溯千年遗迹,觅考古真知 历史学院2016年本科生田野考古实习落幕

14.09.2016  03:05

9月6日,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返校,标志着为期一个月的2016年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工作落下帷幕。当日,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副院长皮庆生、党委副书记方玉萍等学院领导及教师代表迎接完成实习任务的同学们。

基地建设:明德笃行,推陈出新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喀左田野考古实习基地作为学校“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已经连续有三批学生在这里完成田野发掘实习任务。

(喀左考古实习基地)

在国家文物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喀左博物馆的支持下,历史学院于2014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首个田野考古实习基地。自2014年以来,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以建立长期有效考古实习基地、培训学生田野发掘技能为目标,拟定实习工作计划、与当地部门深入沟通合作,在全系老师的通力协作与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逐步解决了实习中的诸多困难,不断完善了喀左考古实习基地的食堂、学生宿舍、资料整理室等基础设施设备,为考古师生提供了一个条件完备的实习环境,使得同学们能够全身心投入田野发掘工作。

(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发掘现场)

此次发掘的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地处辽宁西部的大凌河上游、朝阳喀左黄家店村土城子屯西南、大阳山北坡台地上,其年代从距今数千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延续到汉代,遗址规模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发展较为连续,遗迹现象丰富。本次考古发掘工作延续了前几年的发掘工作经验,继续在土城子遗址区深入布方、发掘,同时对考古实习的学生辅以考古学理论教学和田野实地发掘能力的培训,加重了对同学们多方面考古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要求。

(同学们在考古工地上)

为了深入了解实习基地的学习生活条件,为以后本科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8月19日至21日,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龙永红、历史学院副院长皮庆生、历史系系主任王大庆、学院教师代表徐晓旭等专程来到辽宁喀左田野考古实习基地,走访考察了喀左博物馆、牛河梁积石冢、工作站等地,探望和慰问了学院参与田野考古实习的师生。龙永红处长表示,喀左田野考古实习的开展,在培养实践型、研究型人才上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增强了学生的核心专业竞争力,推动了人民大学考古学专业学科建设,对于丰富本科教学实践环节有着良好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老师们实地调研基地情况)

师生队伍:教学相长,国际互动

为了最大程度实现专业知识与考古技能的融合,历史学院的田野考古实习工作始终坚持“先课堂教学后田野发掘”的教学安排,并于本次考古实习创新了“基地课堂教学与田野发掘相贯通”的新理念。参与本次考古实习的本科生,均以历史学院魏坚教授的“田野考古学”作为先修课程,系统学习了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国内外田野考古学的发展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了解。魏坚教授从事考古工作多年,在教学工作中对田野考古的难点作了重点阐述,并对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进行剖析,点面结合,为同学们在考古工地的实际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张林虎老师首次为同学们开设基地课程“考古技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以实践为依托的系统考古知识,从理论角度掌握发掘技能、从实践角度理解考古学理论构造。

近年来,历史学院积极做好考古学人才的引进工作和师资力量培育工作,不断吸收国内优秀教师,同时引进专业外籍教师,已经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有序的高水平考古学专业人才队伍。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带队老师由吕学明、张林虎、James Williams、仪明洁4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大教师组成,同时邀请当地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参与发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吕学明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

(喀左考古基地专门设立 “外国人管理工作服务站”)

本次考古实习工作延续了国际合作、开放包容的传统,参加考古实习的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生之外,还有来自韩国、美国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学生。近几年,历史学院建立了与台南艺术大学文博学院的合作交流机制,每年该校都有学生参与田野考古实习,共同承担野外发掘和室内整理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互相增进学术水平,还对海峡两岸学子的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韩国留学生田亨培在观察复原的陶器)

田野考古:躬身实践,求索真知

在为期一个月的考古实习工作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掘出房址、窑址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器物残片、陶片和若干动物骨骼、人体骨骼,并在日复一日的刮面、切壁、挖土、找边练习中提高专业能力,也从遗址发掘过程中对动植物遗存、土壤、碳等样品的收集与提取环节深切领会到考古学中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对于书本理论知识有了更直接、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在参观博物馆)

除了土城子遗址实地发掘工作,同学们需要对发掘出的陶片、动物骨骼等进行基本清洗、整理,并将相关数据资料录入田野考古数据库系统。本次考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存,全面应用了全站仪、RTK等多种高精度测手段记录空间信息,开展了系统性环境采样和浮选,也对保存较好的骨骼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研究。结合本次考古的主题,带队老师还邀请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举办了“辽宁重要考古发现概述”专题讲座。考古实习接近尾声之时,同学们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牛河梁遗址、牛河梁考古工作站、建平县博物馆、喀左县博物馆,营造教学氛围,开阔学术视野,全方面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辽宁声文物考古研究所吴炎亮老师开设 “辽宁重要考古发现概述”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在本科生培养路线中将组织历史学类专业本科生参与到田野考古实习中去作为重要的培养方针政策,并根据历史学与考古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专业实践方案。据悉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的田野挖掘工作将持续到11月中旬,融合文献史学与考古学两种学术视野,进一步为培养出掌握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学术型人才做出贡献。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具有证经补史的重要意义,历史学类专业的学生参与考古实习,亲历湮没已久的青铜时代文明被一步步揭开神秘面纱的过程,有利于将历史学和考古学、地上和地下的材料紧密联系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科研素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学院在近年一系列多元化的本科生专业实习中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点,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校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与地方文博单位实现学术资源的互通有无,完善丰富实习考察的整体规划,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继续为本科生提供内容充实、具有学术含量的专业实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