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本市健康社区比例达8成
《健康城市蓝皮书: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暨健康城市蓝皮书昨天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北京市人群健康的重要指标均取得巨大改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全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比例达到28.0%,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03岁,婴儿死亡率降至2.21‰,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38/10万。北京市的这几项主要健康指标均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优生优育服务持续改进。
2016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2.5亿人次,出院369.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1%和9.4%;全市各类传染病报告病例为12.2万例,报告发病率为561.9/10万,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城市健康环境不断优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污水处理率达到87.9%;空气污染天数逐年下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5平方米;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100%的街道、乡镇和行政村建有体育设施。
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显著提高。据统计,北京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已经从2012年的近2亿人次增长到近2.5亿人次,增长26%,高于医生数、床位数增长速度;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出院人数由2012年的269.3万人次增长到369.8万人次,增长37.3%;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由2012年的11.2天减少至9.6天。
社会办医得到进一步发展。发布北京市社会办医指南,规范和统一全市社会办医审批标准,认真推进医师多地点执业。截至今年4月1日,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累计达1.5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实施医师电子化注册,促进人才规范合理流动,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社会办医疗机构总计为4445家,占医疗机构总数的42.5%;床位数为25499张,占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21.7%;诊疗量比“十一五”末期增长93.7%。
截至2016年12月底,北京市健康促进项目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各区累计创建健康示范社区(村)2486个,健康单位、健康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食堂(餐厅)等健康促进场所2224个;建设全民健身步道257条、健康主题公园50个。其中西城区、海淀区、怀柔区、石景山区健康示范社区(村)等健康创建工作开展较为突出。在当前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健康促进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到2020年,北京市健康社区比例达到30%以上,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到87%以上;到2030年,健康城市理念在各领域广泛普及,健康城区建设全面开展,北京市健康社区比例达到80%,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创建健康单位的比例达到50%,健康村镇建设比例达到50%。(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乐琪)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