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2014年教育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我校举行

28.10.2014  16:20

  “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是比对各国的研究并进行经验的分享,深入分析影响学生发展与学习质量的因素,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检测的水平。”在为期两天的2014年教育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上,校长董奇在开幕致辞中如是说。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代表,以及国内各省市150余名人员参加了10月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的研讨会。该研讨会每两年一届,在中国和法国轮流举办。今年的教育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以“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中心议题,会议由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与法国学校系统评估委员会联合举办。


 
  教师评价直接影响学生自我认知

  “我们往往认为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好。研究表明,并非做作业时间越长学习结果越好;充足的睡眠对学业成绩至关重要,睡眠时间低于8小时的学生反而学习成绩不好。”在各国专家就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结果实际应用的研讨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表示:“学得更多,并不意味着学得更好。”

  荷兰屯特大学教授Jaap Scheerens认为,很多国家对学生都有过高的期望,但是雄心勃勃的想法需要和当前的教育相匹配。他建议将良好的理论、组织、系统、体系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细致的多维度研究。

  “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会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教授Pascal Bressoux指出,教师的评判具有社会公信力,它对学生个人能力和自由效能感的影响颇大。“学生得到教师评价越好,会感觉到自己越有能力,做什么都更容易,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充满信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陶沙表达了一致的观点:当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或教师的被贬低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担忧会形成压力,从而对未来的发展形成功能障碍,对自信心造成威胁。

  教育区域不平等呼唤多措并举

  由于区域不平等的问题是波动的,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况对监测与评估形成巨大挑战。就此,法国雷恩学区区长Michel提出的对策更强调多措并举:首先,通过补偿政策解决区域不平等性,比如提供贷款给学生、推出满足地方教育的特许学校;其次,考虑到教育地图的情况,应该通过接纳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来缓解区域不平等性;同时,通过信息通讯技术来解决区域不平等性,可以通过远程技术让各地区得到良好教育。

  与会者认为,各国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采取灵活措施实现教育公平,大家称赞了中国依据国情而设立的特岗教师制度。

  中国首提品德教育评估体系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辛涛在主题发言中表示,评估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现在还缺乏建全、成熟的全国性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因此需要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建立符合中国教育教学特色的评估体系。他认为,建立全方位的教育评估体系,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具有中国特色。“例如,我国的教育评估体系包括品德教育领域,这在国际项目中是没有的。”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