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18年开学典礼举行
9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2018年开学典礼在邱德拔体育馆举行,8000余名新生由此正式开启新“北大人”的旅程。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校长林建华等校领导,北大对口扶贫县——中共弥渡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世伟,以及北大各学部、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出席典礼,新生亲友在二教观看了典礼的现场直播。典礼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教务长高松主持。
典礼现场
视频《2018新生入学实况》将在场新生的思绪拉回到十几天前刚来北大报到时的场景。奏唱国歌后,典礼正式开始。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宣读了《关于授予王宇飞、刘文等528名同学2018-2019学年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的决定》,这是目前北京大学设立的额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研究生奖学金。郝平为六位获奖学生代表颁奖并合影。
詹启敏宣读决定
郝平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新生代表、物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杨济泽表示,自己从小就“萌发了对我们所处世界的好奇”;进入中学后,又惊喜地发现一切好奇都能被“格物致列”的“物理”学科所满足。后来,他逐渐认识到 “再理性严谨的知识,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创新意识的激发与自由思想的指引”。进入北大,意味着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竞争,这需要坚定和勇敢,他将在这条从初心开始延展而来的物理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学习和成长是需要用一生去完成的长跑”。他相信,北大的学习生活“将一点点地缩短我们与自然真理和人类幸福的距离”,但愿四年之后,大家能够“不忘初心,无惧未来”。
杨济泽发言
“药学源自人类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和对健康的追求”。新生代表、药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梁春苏表示,专业最吸引她的,正是“它的每一点发展进步,都会使成千上万人直接受益”。她希望“自己也能尽一点绵薄之力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谈到如何面对失败远多于成功的科研常态,她以北大杰出校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为例,表明“过程的烦恼不会动摇我们的初心”。她愿和所有同学一起,在北大“找到理想、收获友谊、发现真理,做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时代的北大人”。
梁春苏发言
教师代表、法学院车浩教授送给2018级新生三句话:第一,学会做事,勇于担当。所谓学以成人,大学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第二,学会怀疑,敢于批判。怀疑和批判正是学术之路上最重要的科学精神。第三,做一个既要勇于批判,也要敢于担当的人。车浩建议各位同学,“从今天开始,在学习生活中既要培养敢于批判的精神,也要锻炼勇于担当的作风”。最后,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潜心向学,淬炼人格,为自己、为国家、为社会争取光明的未来。
车浩发言
林建华欢迎2018级新同学加入北京大学。谈及在大学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林建华告诉同学们,“聪明和天赋只是使你更具优势,真正成功的人生还需要良好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而后者可能更重要、更具决定性”。
林建华讲话
林建华指出,人的品德和修养是内在的,并不那么显而易见,但却时刻影响你的选择和决断,也决定着你的命运和未来。大学是一个确立信仰的过程:对国家的忠诚、对真理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对他人的宽容、对弱者的悲悯;大学也是一个涵育内心的“确信”的过程,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确信”是一种力量,能够使我们以更加积极和坚定的姿态,面对人生、面对未知、面对未来。品德和确信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小信诚,则大信立”。
德性与学问总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的学习不同以往,同学们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一个学问的探求者、一个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林建华提醒大家,要主动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努力学习,搞好研究,打好坚实基础,增长才干和本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林建华指出,面对未来,要求同学们必须要有更广的学术视野,更强的跨学科、跨文化思维能力和更强的协同创新能力。他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几年里,坚守求学的初心,静下心来、安安静静读一些书。朱熹曾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建议大家多花些时间阅读经典和原始文献,厘清所涉猎领域的起因、发展过程和基本原理,这样才能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才能真正内化于心、伴随一生。林建华最后勉励大家,“人生最难忘记的,正是那些安静的、与自己相处、与书籍为伴的美好时光。”
谢冕先生曾说:“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感。”在师长们的共同见证下,2018级新生全体起立,佩戴校徽,从此与这“永远的校园”真正血脉相连,共同担当起属于北大人的使命。(文/新闻网记者 宁韶华)
新生佩戴校徽
摄影:王天天 刘月玲
编辑:麦洛
责编: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