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16年度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委员会会议

18.07.2016  21:11

7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16年度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委员会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副校长查显友、副校长伊志宏、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副校长洪大用出席会议,校长助理、知名学者、相关学院院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代会主席团成员等代表参加会议。

张建明常务副书记向管理职员聘用委员会全体委员报告了2016年管理职员岗位申报情况及评议组评议结果。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向教师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委员会、教师以外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委员会全体委员报告了2016年教师、教师以外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情况及评议组评议结果,并代表学校破格评议工作组报告了破格评议情况,代表学校岗位聘用工作组报告了岗位聘用情况。

各评议组组长分别汇报了本组评议情况。最后,委员会全体委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本年度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候选人进行了表决。

靳诺书记和刘伟校长分别作了重要总结讲话。

靳诺书记对本年度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工作总体有序、平稳、有效。

靳诺书记指出,整个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过程体现了“三个统筹”:一是统筹了教师个人发展和学科整体发展。通过将优秀教师聘用到高一级岗位,既是对他们的认可,又为学科发展补充了新鲜力量;二是统筹了面上激励和拔尖人才激励。既有正常的差额晋升,将长期兢兢业业、教学科研优秀的教师聘用到高一级岗位,又有破格晋升,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三是统筹了评审权限下移和学校总体把控。学院普遍珍惜移至手中的评审权,激发了学院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又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靳诺书记强调,要高度关注近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与高校、以及高校人事制度密切相关的文件,要结合文件精神和国家“双一流”战略,在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增强三个意识:一是危机意识,要抓住综合改革的机遇,破除教师发展的体制、 机制障碍,否则不进则退;二是担当意识,要深化综合改革,要破解既有利益格局,要以改革促发展,就需要有担当;三是创新意识,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尤其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

靳诺书记还强调,学校需要一支与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与服务队伍。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凝聚共识,积极举措。一是要发挥评聘制度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实现从粗放型、经验式管理向精细化、职业化管理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转变;二是要从工作动机、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三个维度出发,完善机制,加以引导,创造鼓励管理与服务队伍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三是要强化职业引导,坚持使用与培养并重,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完善交流机制,促进职业发展。

刘伟校长介绍了本次教师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的基本情况,并指出本年度评审工作继续坚持了重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鼓励了教师踏实教学和人才培养;继续坚持了科研水平的质量导向,鼓励了教师潜心研究,注重质量;继续坚持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导向,保障了优秀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刘伟校长指出,下一步要做好健全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两方面的工作。健全评价机制, 需要明确的导向、科学的标准及评价方式。学校给出基本标准,学院要在学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专家审议,注重 同行评价。同行专家要校内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要逐步加大校外同行评审尤其是国际同行评审的力度。健全激励机制,要实事求是,服从于“双一 流”建设需要,逐步推进长聘制改革,处理好增量和存量的关系,要细致谋事,稳妥做事,不能扰乱教师的预期,要充分尊重教师,听取教师意见,激发教师积极性。

本年度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自5月10日启动,经过学校布置、本人申报、单位审议公示、学校资格审查、学校评议等环节,共新评各级教师职务150人,其中校内教授33人、副教授58人,校外教授16人、副教授12人,讲师31人,另有转类型4人;新聘各级教师岗位108人,其中校内教授二级岗位10人、教授三级岗位20人,教授二级岗位认定1人、校外教授三级岗位3人,副教授一级岗20人,副教授二级岗15人,讲师一级岗27人,讲师二级岗12人。共新评各级教师以外专业技术职务67人(含代评36人),其中正高级2人、副高级26人(含代评9人)、中级35人(含代评25人)、初级4人(含代评2人);新聘各级教师以外专业技术岗位40人,其中六级岗7人、七级岗1人、八级岗12人、九级岗15人、十级岗1人、十一级岗3人、十三级岗1人。新聘各级管理职员83人(含直接对应岗位16人),其中五级职员岗位4人(含直接对应岗位2人)、六级职员岗位27人(含直接对应岗位14人)、七级职员岗位33人、八级职员岗位19人。新聘技术工二级岗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