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喜获6项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7.11.2015  10:31

      日前,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我校喜获6项研究项目。
      获奖研究项目中,规划项目1项,为徐娟研究员主持的《学习分析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翻转课堂中的实证研究》;青年项目为5项,分别是:龚璇副教授主持的《民族文学视野下的18世纪英——爱作家研究》,王岚副教授主持的《基于产业价值链分解的模块化供应链管理与关系价值研究》,陈光明博士主持的《英、汉母语使用者时间认知与语言相关性的多任务实证研究》,尚英博士主持的《汉语篇章广义话题结构理论的实证性研究》,张文静博士主持的《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关于<禹贡>的研究比较》。

 

 

附项目简介:
 

      1、徐娟研究员主持的《学习分析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翻转课堂中的实证研究》:
      本项目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长足发展,着力改变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汉语学习方式与文化传播方式,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为支撑点,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资源开发、交互活动设计及翻转策略,并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对学习日志、学习路径、学习成果数据、课程数据、学习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而言,可以从学习者行为角度了解汉语学习的发生机制,以优化学习,开展自适应学习;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而言,可用来评估课程和机构,以改善现有的学校考核方式,并提供更为深入的汉语教学分析,以便教师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创设丰富的语言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

      2、龚璇副教授主持的《民族文学视野下的18世纪英——爱作家研究》:
      本课题立足于爱尔兰民族文学的发展历程,以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作家为课题研究对象开展研究。从爱尔兰文学的自身规律出发,结合文学发展与时代因素、社会因素的关系以及本民族文学与他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重新审视18世纪英——爱作家在爱尔兰文学史上的地位,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
        本课题具有回应新的研究趋势,拓展现有研究的意义,以经典作家作品为个案,由点到面地对爱尔兰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历时性观照,同时凸显作家创作中个性化的艺术选择;其现实意义在于对当代爱尔兰文学从爱尔兰英语文学中继承的主要文化遗产获得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客观分析爱尔兰英语文学如何在与英国文学的对抗与对话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族文学国际化的道路。

      3、王岚副教授主持的《基于产业价值链分解的模块化供应链管理与关系价值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效率的提升,全球供应链迅速发展,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不再受距离上的制约,如同与本地供应商沟通一样便利,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协调供需关系,整合企业间互补性资源和能力,进而创造关系价值。
      本课题系统分析企业模块化供应链管理过程和关系价值的创造;研究如何提升企业关系管理能力,以响应外部市场变化;研究如何促进管理层根据产品和合作伙伴的特点设计高效的网络结构来整合资源,通过对客户需求的预测和客户关系管理,把握需求的变动和更新,不断开发和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4、陈光明博士主持的《英、汉母语使用者时间认知与语言相关性的多任务实证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隶属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考查的范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一个有关语言与思维(认知、文化、世界观)之间关系的命题,是语言哲学史上的经典话题之一。本课题以英、汉母语使用者为对象,采用“新沃尔夫主义者”的研究范式,通过多种实证研究手段,在时间领域对语言与认知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真/伪”之辩以及更深入了解人类的时间认知(共通性和差异性)提供新的数据支持。本课题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对比分析英、汉母语使用者在时间认知上的异同,帮助语言教学者因势利导,在教堂中有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帮助跨文化交际者深入理解和正确认识不同文化在时间认知上的差异性,指导其跨文化交际活动。

        5、尚英博士主持的《汉语篇章广义话题结构理论的实证性研究》:
      汉语篇章广义话题结构理论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它的流水模型有助于提高汉语文本的高覆盖率,能为汉语篇章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实证性研究,主要包括可操作性研究和可覆盖性研究两方面。可操作性研究主要对广义话题结构理论的各种概念进行清楚的、可操作的界定;可覆盖性研究主要用于检验汉语篇章广义话题结构对不同语体中所有标点句的覆盖度,包括质的可覆盖性和量的可覆盖性。
      该研究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在于:本课题首次使用定量的方法技术案一种语言学理论在较大规模的真实语料中的覆盖度,故这种实证性方法可以来检验、补充完善语言学理论;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标点句需要共享其他标点句中的话题,同时也发现留学生在写作中对汉语中广义话题结构这一单位的运用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本课题研究将对汉语篇章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最后本课题的实证性研究成果最终体现在广义话题结构语料库中,该语料库资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汉语信息处理和汉语教学提供有效的理论和资源支持,进而揭示汉族人的篇章组织和理解的认知机制。

      6、张文静博士主持的《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关于<禹贡>的研究比较》:
      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前者是近代日本东洋学派的创立者,后者是民国时期“古史辨”派的创始人,前者提出“尧舜禹抹杀论”,后者提出“层累说”,均在当时中日学界引起轩然大波,讨论与争鸣持续不断。在当前的中日史学界,对比白鸟库吉和顾颉刚中国古史研究的相关研究已经出现,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二者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渊源入手找寻二者的学术是否存在承继关系,罕有针对二者学术中的某个具体课题、具体观点的对比,也未出现专门围绕白鸟库吉和顾颉刚对《禹贡》的辨析方法、内容与结论的比较研究。
      本课题以对《禹贡》的辨析为核心,通过对比二者对《禹贡》的成书年代、传说价值、地理学价值、《禹贡》“九州说”、“五服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对比二者在中国古史研究中的研究视角、方法、水平、深度上的异同,从而映射出近代日本学界和中国民国学界对待中国古史的不同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