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以讲代述”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全球院举行2015年度学术交流会

03.12.2015  17:36

  35个学术报告、20多张学术海报、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的现场参与和指导、对主讲人的提问和激烈的讨论……12月2日,在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2015年度学术交流会上,一整天的“头脑风暴”,让学院师生全面深刻地了解学院一年来各课题组和研究方向的主要成果,充分地进行了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也对未来的科研方向与学科交叉合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主会场



分会场同步直播

     以“讲”代“述”,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

  从“大西洋飓风对地球工程的响应”到“增温区域差异性与温度计算方法”,从“热带海洋区域碳循环模式的建立、验证与分析”到“极地遥感”,从“环境变化、病原体进化和传染病传播模型”到“CESM当中次网格地形唾液力方案的敏感性试验”……报告内容涵盖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相互影响机制、地球系统模拟、极地遥感、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球观测数据同化与应用、全球变化经济学等全球变化的各个领域,参会的师生们不仅在会上踊跃地提问讨论,在茶歇和午餐的时段,也不舍得浪费时间,端着咖啡和餐盘,讨论报告内容和问题。



John Moore教授在做报告
    “在岁末年终,学院决定举行年度学术交流会,让全院的教师以讲学代述职,在学术上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更好地体现全球变化这个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我们11月的时候举行了全院的青年教师会议,听取了他们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希望今天的交流,能够给学院带来更多的学术活力。”全球院的党总支书记程晓这样阐述举行年度学术交流会的初衷。

  在讲台上报告的,不仅有各课题组的首席科学家,知名教授,更多的是学院的青年教师,甚至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鼓励我们去汇报科研成果和进展,有机会和‘大牛’们亲密接触,接受检验,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鼓励和促进。”一位全球院的硕士生,看着讲台上做汇报的同课题组同学,颇有些激动和自豪。

   “软硬”齐备,营造开放型学术氛围

  全球院会议室周围的墙上,贴满了学术海报,每一篇都观点鲜明,图文并茂。“这样的展示让科研成果和设想,从每个人的办公室走出来,也促进了学术的交流与竞争。学院领导进行了一系列举措,打造学术交流的软硬件条件,让讨论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程晓介绍说:“今天的学术讨论会,设置了分会场,让全院的师生都可以参与。学院还把每个办公室门口都做成张贴墙的形式,讲座、预告、成果、信息都可以张贴出来,方便大家交流。并把整个三层办公区做成开放的讨论区和研习室,并设置24小时咖啡区,鼓励大家开展讨论。”





师生讨论学术海报
  一位教师一边看学术海报,一边笑言:“这和我在国外研修时的学术氛围没有什么区别了,真是和国际接轨了。”

  跳出窠臼,享受科研的乐趣

  全球院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徐冠华院士和副主任巢纪平院士一直密切关注和悉心指导着全球院的学术研究和发展,对取得成绩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地给予指导和纠正。

  2008年,全球院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而成立,快速组建团队,承担了国家在全球领域中许多重大项目,经过七年的发展,在全球变化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解决了很多重大的问题。“成绩我就不多说了,我想提醒的是,在科学研究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有文章数的发表,而要让我们的成果接受现实的检验。”巢纪平院士在讨论会的开始就对全球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巢纪平院士发言
    在认真听完了35个学术报告之后,徐冠华院士在总结中指出:希望每位师生都能充分享受科研的乐趣,目前而言,学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创造性的思想和工作还不够多。要鼓励科研工作者跳出现有考核的窠臼,在追求SCI文章数的同时,更要努力去发现和创造,这才是科研上更大的成功。同时学院要更多的从管理等方面创造条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和融合,产生更多的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徐冠华院士做总结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新闻中心 撰稿: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