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组向北京市政府反馈实地核查初步意见
□ 本报记者 赵陕雄
金秋9月,质量之月。秋风送爽,硕果飘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18部委组成的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专家,在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份报送的2014~2015年度质量工作自评报告的文审初评后,考核组对全国各省级政府质量工作的实地核查拉开帷幕。
要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质量安全、政府负债、安全生产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列为对地方领导绩效考核的内容。质量工作考核是本届政府开创的抓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开展的首次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国务院领导两次批示圈阅。这份结果同时抄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为对各地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地核查是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资料核查、首次会议、抽查现场、集中评议和意见反馈等5个步骤。
首都北京率先迎来了国务院考核组。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副市长程红、隋振江与考核组进行沟通会面。王安顺逐一阐释了北京市质量工作的目标、质量发展的思路、质量管理的政策措施等质量工作情况。他说:“质量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下大决心,管好质量。坚持首善标准,建设质量首善之区。北京的质量就要响当当、硬邦邦。”斩钉截铁的话语,传递了首都北京迈向质量时代的决心和信心。
9月28日上午,考核组在北京市政府召开了首次会。会上,考核组组长、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金早介绍了考核背景,实地核查的目的、工作程序、文审初评等有关情况。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向考核组汇报了北京市政府质量工作情况,40分钟左右的报告用一组组充实数据,提纲挈领勾勒出了北京市的质量工作面貌。首次会后,考核组随机抽取了海淀区、怀柔区两个区和7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检查。
首都工作无小事,质量安全监管情况是此次实地核查的要点之一。怀柔区相关负责人汇报说,在成功保障重大政治活动中,怀柔区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质量工作经验。去年11月,雁栖湖成功举办APEC大会。会议筹备过程中,质量工作者多角度、全方位创新开展工作,使得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工程质量水平获得高赞誉,会场服务无可挑剔,“APEC蓝”人人津津乐道,为国家收获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建设国际一流的宜居之都,应该有一流的标准。面对考核组关于标准工作的询问,北京市海淀区代区长于军底气很足。仅2014年,海淀区就有24个项目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涉及电子、通信、机械、光学等多个领域,占全国获奖项目总数的43%。对于北京市的高标准,北京日出东方酒店工程项目负责人感受很深。他说,在雁栖湖示范区工程中,由于北京市的环保指标远高于国家标准,所有装修材料必须“复试”合格后才能进场,真正实现了“绿色装修”。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的服务业比重已达到80.9%。服务业的质量工作怎么样呢?考核组重点抽查了北京市旅游业的质量提升工作。北京市用心打造旅游活动质量,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将“互联网+”理念应用于旅游体验,给考核组一行留下深刻印象。颐和园,这个全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今年给每一棵古树戴上了二维码的铭牌,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还让游玩过程变得既丰富又有趣。过去家长游园时总发愁,孩子一出门“十万个为什么”,问得家长一愣一愣的。现在来颐和园大不一样了,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即可获得详尽丰富的植物知识介绍。3000棵古树的新“名片”,完成了古典与科技的直接对话。
一位考核组成员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新技术与互联网浪潮的对接,有效地提高了北京市服务业的质量水平。一路走访下来可以强烈感到,今天的首都服务业已成为具有相当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
企业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走访企业时,从质量理念到管理方法,从质量责任到质量机制,从质量目标到质量措施,无不成为考核组聚焦的关键点。
“你们的零部件质量如何控制?”考核组问。
“我们按照零部件质量表现及重要程度两个维度,按照九宫格方式实施风险矩阵管理,将零部件分为红、黄、绿3个区域,实施重点突出的差异化管控模式。”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面对核查组从容回答。
文件审查不留一个死角。首次会之前,按照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部署,考核组的专家于9月24日提前进驻北京市,通过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谈、查阅质量政策制度和相关文件资料等形式,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核查。
“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企业的质量信用有记录吗?”核查组专家问道。北京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马上找来相关材料,专家随即进行细致查看,一边看材料,一边敲动键盘,在质量考核系统上作下记录。从质量目标到质量措施,专家组在北京共抽查了911份证明材料,验证了86份补充材料,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住建委、交通委、农委、质监、旅游等12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专家组的文件审查既是对前期文审初评结果的实地验证,也为进一步开展核查提供了素材。
9月29日晚上,核查组召开闭门会议,会商评议初步反馈意见。集中评议的气氛相当民主,考核组成员各抒己见,大家一个议题一个议题地分析,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讨论,一份文件接着一份文件地审阅。考核组副组长、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说:“质量考核工作也要讲质量。”虽然末次会反馈意见仅是考核组这几天实地核查情况的初步沟通,并不是最终考核结果,他依然要求精益求精。已是凌晨4点多,他还在与考核组成员一起,一句话一句话地推敲,修改反馈稿。
9月30日,实地核查末次会召开。考核组向北京市政府反馈了实地核查情况,充分肯定了北京市质量工作的成效和亮点。质量工作领导得到加强,质量工作落实逐步到位,质量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创新驱动质量升级明显,质量安全监管有效运行等。同时,考核组也开诚布公指出了考核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质量安全责任看得很重,但对质量发展的认识需要提升;运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手段统一规划、综合施策、协调联动促进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大质量工作上存在着有机构无机制的现象等。考核组还对北京市的质量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今年首次召开的北京市质量大会上,王安顺提出了“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放缓,实现发展的质量、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的质量发展新理念。一年来,北京市坚持质量首善标准,建设质量首善之区,实现经济增长7%,万元GDP能耗下降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7%,经济发展质量持续优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见证了首都经济社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稳健步伐,见证了质量工作推动北京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红利”显现。引导着、激励着、支持着、督促着,本届政府开展的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不断推动着质量强国战略在各地的全面落地生根。
媒体链接: 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5-10/09/content_47469.htm?div=-1
中国质量报:以首善质量标准共建首都首善之区——对2014—2015年度北京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实地核查侧记 -
北京16:46 09.10.2015 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