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11项科研成果获得2020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
8月12日,经过多轮评审,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结果面向社会发布。本年度共评出101个获奖项目,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53项。我校共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主持获得的一等奖数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1 | 面向多品规高精度轧制的CSP过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 何安瑞 | 一 |
2 | 铜钢复合冷却壁的制造与应用 | 张建良 | 一 |
3 | 复杂地层露天矿固坡止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吴顺川 | 一 |
4 | 基于深度学习的热轧带钢表面在线检测与质量评级 | 徐科 | 一 |
5 | 安全长寿化高速和重载铁路钢轨用钢冶金关键技术(参与) | 任英 | 一 |
6 | 新一代连铸二次冷却及可控压下关键技术 | 张炯明 | 二 |
7 | 首钢转炉炼钢高效复吹技术开发与应用(参与) | 于会香 | 二 |
8 | 金属矿采空区损伤失稳机理及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宋卫东 | 三 |
9 | 基于中钙体系的电解锰渣建材化低成本利用技术与应用 | 刘晓明 | 三 |
10 | 高效低耗1000mm超厚料层烧结关键技术及应用(参与) | 张建良 | 三 |
11 | Ni系齿轮钢的开发与应用(参与) | 杨树峰 | 三 |
我校获奖情况一览
何安瑞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面向多品规高精度轧制的CSP过程控制系统在线改造关键技术”针对以CSP流程为代表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加热炉智能燃烧系统、高精度轧线过程控制模型、兼顾全幅宽和多目标的板形综合控制技术、新一代过程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项目成果在马钢、涟钢、邯钢、包钢等多家企业实现了示范应用,并推广至多条常规热连轧产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此领域的长期垄断,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完成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研发能力,推动了宽带钢热连轧关键共性技术的持续进步。
张建良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铜钢复合冷却壁制造与应用”项目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钢爆炸复合冷却壁精准控制工艺,建立了完备的铜钢复合冷却壁生产线,制定了适宜于铜钢复合冷却壁的制造规范及冷却壁质量评价标准,为高炉冷却壁长寿、高炉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装备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吴顺川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复杂地层露天矿固坡止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对复杂地层露天矿山边坡岩土体细观破裂及宏观失稳机理、固坡止水技术、灾害预警方法等关键问题研究,成功解决了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与灾害防控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露天矿边坡固坡止水新技术体系,取得了重大理论及工程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内数十座矿山的边坡稳定性及涌水等技术难题。成果已成功推广应用于8省市17个重点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徐科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热轧带钢表面在线检测与质量评级”,突破了特殊光路设计、图像高速采集、海量数据实时处理、复杂背景图像识别等关键技术,采用深度学习算法,缺陷检测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太钢、马钢、酒钢等生产线的应用替代了国外表检系统,对提升我国高端板带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科研院)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