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虎同志在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2016年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提纲

11.01.2016  15:45

 

2016年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点任务

市安全监管局副巡视员  高士虎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对全市2015年标准化工作进行总结,对2016年工作进行部署。

一、2015年标准化工作总体情况

2015年市标准化工作是全面落实“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和参与创建企业聚焦标准化达标,以开展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抓手,以提升标准化创建质量为重心,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机制为主线,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创新方法手段,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达标企业数量为73962家。其中一级标准化企业46家,二级标准化企业661家,三级标准化企业14241家,小微岗位达标企业59014家,共消除和整改隐患234875项,整改率为85.3%。通过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企业主体责任得到落实,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生产安全基础进一步牢固,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性明显增强,已步入了“加速、提质、规范、可持续”的良性轨道。

二、主要特点

(一)抓统筹,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推动。制发《标准化工作周期复评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组织了12次标准化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和交流片会。年初下发《2015年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任务》明确17个区县达标创建总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目标考核,制定区县达标创建目标,将其列入对区县的年度综合考核,不定期督促检查区县标准化进度。协调2300万市财政隐患资金保障各区县用于标准化创建。

(二)抓质量,加大核查力度,规范评审工作。建立标准化咨询与评审分离的工作机制,创建咨询单位与评审单位各负其责、互相制约的评审模式。制发《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质量建设的意见》《评审单位管理办法》《评审组织单位管理办法》《评审过程控制指南》和《评审收费管理指导意见》等5类10个制度文件,形成较为完备、全市统一的评审工作标准。严格控制二级标准化企业数量,加大对企业现场审核力度,对于不符合创建标准的企业坚决不予通过。加强评审过程管理,建立对评审单位全过程、全流程的监督、考核、复核、约谈、通报、退出工作机制。制发《核查管理办法》《企业称号管理办法》《评审单位约谈办法》等文件,有效建立起安科院核查、区县抽查、市局督查的核查工作模式。实现对申报二级标准化企业100%现场复核。共计复核核查550家(市局20家、安科院350家、促进会100家、协会80家),退回86家二级标准化企业的申请,发现2650余项隐患,通报了核查结果,编制复核核查专报8期。严格评审机构管理,约谈4家、通报2家。评审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提高,标准化建设质量逐步提升。

(三)抓标准修订,增设评审否决项。依据新《安全生产法》等法规文件,修订《标准化基本标准(三级评审标准)》《工业制造业二级评审通用标准》,紧密结合白酒制造、涉爆粉尘、涉危使用等监管重点,增设否决项内容,二级标准中否决项由7项增加至15项,三级标准由5项增加至14项。突出了隐患排查所占比重,突出了液氨、粉尘、危化品使用、“三同时”和消防验收等重点环节。提高了达标门槛,突出了北京首善之区的安全标准要求。

(四)抓创新,强化隐患排查。组织编制了《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在达标企业中推广隐患排查治理“八步法”,推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在企业落实。选取纺织、金隅、怀柔区雁栖开发区等3家单位作为隐患排查治理试点,形成了企业全员自评排查隐患、评审单位帮助企业排查治理隐患、政府部门核查检查消除隐患的长效工作机制。还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十个一”纳入导则和标准化评审标准中。最近推出的《企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指南》将成为 “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工作的配套和支撑,也成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和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

(五)抓融合,百部地标建设效果明显。百部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与市质监局联合印发《北京市百项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实施方案(2015—2017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百项地标的建设目标。组织召开百项地标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进行全面部署。集聚政、企、研等各方力量

确定地标编制单位、建立地标编制工作机制。组织专项培训13次,召开调度会、协调会22次。为保证编制质量,开创了“三加一”评审制度,组织召开了30余次专家评审会。完成了2015年立项的25项地标初稿编制和三轮评审工作。全面启动2016年37项地标编制和立项工作。开启百项地标京津冀协同发布工作,确定了第一批协同发布标准目录。深入研究“三标合一”,以百项地标为基础,研究编制各行业隐患排查标准、行政执法检查标准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夯实安全生产的工作基础,努力实现标准化评审标准、隐患排查标准、执法检查标准的“三标合一”,破解政府监管难的“瓶颈”问题,着力打造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一把尺子”和政府安全监管的“一本通”。

(六)抓教育培训,创建氛围更加浓厚。组织标准化工作管理人员、集团企业负责人、评审人员等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编印《评审员培训》等教材,培训评审员1300余人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今年共培训351期,参训人数65140人次。其中,全市标准化培训讲师团先后对区县安全员、新入职干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10期,计2500人次。制作并印发评审标准、隐患排查实施导则、培训教材等宣传资料15000余份。出版发行《评审标准和企业隐患排查实施导则》,社会影响面进一步提升。注重运用局内网、《标准化专刊》等平台宣传区县、行业部门、企业的经验做法,增进工作交流。

(七)抓协调,上下呼应、齐抓共管。区县抓标准化力度持续加大,措施办法更加具体有力。强化对评审机构的管理,对企业创标的培训等。大兴区、房山区等区县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朝阳区等区县建立督办考核机制,在区政府常务会上定期通报。将标准化指标细化为表格,印成单行本下发企业,方便企业操作。昌平区等落实评审与咨询分离的工作机制,大兴区将评审质量和评审效果纳入评审机构的考核管理,开发区建立起评审机构互查互督的评审工作模式。海淀区对评审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制等,这些措施均起到了良好效果。

(八)抓行业,市级政府行业部门创建积极性明显增强。各行业部门标准化工作全面展开,推进顺利。市建委、旅游委、文化委等部门,领导重视,推进力度大。电力生产运行企业、民爆制造企业已全都达标,交通运输规模以上企业、军工企业已达标90%,77家燃气热力企业达标,51家水利工程和给排水企业达标,8家大型商场达标。市住建委将施工企业标准化与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考核、延期审查和日常监管、绿色文明工地创建紧密结合,使总包、分包、监理等单位的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市商务委组织“服务式”培训,开展“无缝隙”监控,坚持“集团化”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一个集团的提高,带动多个集团共同进步提升。市交通委树立成本效能的意识,注重协调联动,多措并举抓企业标准化工作落实。市水务局、市政市容委、园林绿化局、文化局、民防局等部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也在扎实开展。

三、存在问题

今年全市标准化工作势头良好,成效显著,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发现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提高。创建意识有待增强。通过安普数据看,各区发展不平衡,个别区对标准化创建重视不够高,措施方法不多,创建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自愿程度不高。存在标准化与日常管理“两张皮”“上热下冷”等现象;有的企业重评审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过度依赖中介机构,全员全过程参与创建氛围不够,持续改进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不健全,达标后放松管理,造成隐患累计沉淀。评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评审机构社会责任感不强,评审走过场;有的专业技术力量不足、评审员业务水平不高,掌握标准尺度较为宽松,存在把关不严和缺项漏项的现象。

四、2016年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点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的关键一年,标准化工作进入稳步推进、全面发展新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搞好一个筹划、围绕一个核心、抓住一个根本、突出一个重点、夯实一个基础、搞好三个融合、提高一个本质”,即搞好十三五期间标准工作筹划,围绕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机制的核心,抓住创建质量的根本,突出企业岗位达标的重点,实现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和标准化达标创建数量的对接,搞好三标合一的融合,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一)搞好“十三五”标准化工作筹划。 “十三五”期间全市标准化建设总要求是:围绕“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继续深化标准化创建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三级以上达标企业要实现“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全覆盖,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市各行业企业标准化创建全覆盖。

需要强调的是:2016年是市财政资金支持标准化的最后一年,但标准化是长期性基础性任务,2017年之后也要长期进行,各区县、各行业部门要在如何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上下功夫,特别是在调动企业自主创建积极性方面,要及时研究具体推进方案。各区县要结合此次安普数据,确定“十三五”期间标准化企业创建任务量,其中10人以上或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要创建三级标准化企业,10人以下或产值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要创建小微企业岗位达标,实现“十三五”期间所有企业标准化创建全覆盖。

(二)狠抓创建达标质量。 坚持咨询、评审分开的工作机制,使评审单位和咨询单位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促进标准化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严控二级标准化企业数量和质量,做到全覆盖。突出对涉危使用、粉尘涉爆等重点工业企业的核查;突出对市属工业企业的核查。2016年核查任务450家。建立核查通报机制,促进区县和评审机构提高评审质量。对新建三级和复评企业要坚持“三条标准”“四不放过”:“三条标准”是对企业而言的,也是衡量企业是否达标的三个目标要求,即:一是企业通过自评,整改消除一批隐患,安全水平上一个台阶。二是企业通过中介机构评审,对未达项的进行持续改进,企业安全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三是通过标准化创建,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机制,真正实现“一企一清单、一岗一标准”,真正实现隐患识别、排查、整改、消除的动态机制。对评审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来说,要做到“四不放过”即:企业隐患排查责任机制未建立不放过,企业重点工岗、隐患清单、操作规程未建立不放过,企业隐患控制整改机制未建立不放过,隐患排查治理无痕迹无记录不放过。

(三)严格评审机构管理。 加大管理力度。 严格落实约谈、通报、退出制度,强化过程控制,对在复核、核查和检查中发现问题比较严重的达标企业,对企业进行约谈,追究评审机构的责任。加强评审队伍建设。建立评审员“黑名单”制度,列入“黑名单”的评审员将不得开展标准化评审。建立跟踪督查机制。跟踪督查评审工作,协调局特约监督员参加督查,现场监督评审机构工作质量。

(四)加强标准化工作统筹。 制发《2016年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任务》,细化30470家目标任务到全市17个区。严格年度区县综合考核,不定期督促检查各区县工作进度,确保任务完成。做好2300万标准化补助资金的使用监督工作。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等政策规定,用好标准化专项资金。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深化行业达标创建工作。指导督促行业加大标准化企业创建力度。

(五) 深化百项地标编制。 把握地方标准编制工作进度 制定工作进度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好2015年25项地标和2016年立项的37项地标,争取2016年8月前发布一批。建立百项地标京津冀协同工作联席会制度,选取具备协同条件的地标项目,继续推进协同征求意见和评审工作,争取在2016年6月前后,京津冀三地六方联合推出第一批协同标准。实质性推进“三标合一”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将行业地标全面替换标准化评审标准;剔除地标中有关“宜”的条款,编制隐患排查标准;将地标中现有法律法规的条款形成执法检查标准,实现“三标合一”。要通过制定衔接性的政府文件赋予其强制性,并与标准化评审工作、隐患排查工作、执法检查工作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工作合一”。

(六) 深化提高企业自主创建能力。 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政策、社会信誉、重点监管等措施,使标准化工作由“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过渡,实现从“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我会创建”的转变。加强与市人社局沟通协调,加快推进系统改造和对接,使工伤保险费率下浮写入《北京市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管理办法》,固化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标准化与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评优评先等相结合的配套激励措施,激发企业自觉自主创建的积极性。将标准化建设与日常安全监管工作结合,对于达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减少执法检查频次;对未开展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加大执法力度,实施重点指导和监管,以此推动企业主动创建。

同志们,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推动“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体现管理先进思想、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本质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有力抓手。希望大家真正理解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为保证和促进首都生产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