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2015年工作综述:拓宽政协协商平台 凝聚首都发展共识

21.01.2016  19:41

  2015全年开展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29次,组织调研研究、视察考察、座谈研讨等各类履职活动689次,参与委员14815人次……一组数字勾勒出市政协2015年的履职图谱。

  一年来,市政协着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既在协商民主探索上狠下功夫,又聚焦首都改革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落实协商年度工作计划为重点,敢啃“硬骨头”,积极出实招,呈现出更加活跃有序、扎实有效的良好局面。

   首度围绕协商年度计划扎实履职

  “十二五”规划收官的2015年,北京大事不断,《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落实,非首都功能要加快疏解,还要制定市“十三五”规划……围绕首都发展大局出谋划策,是市政协持续一年的关键词。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市政协首次收到市委制定的一份“协商大单”, “十三五”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等包含十项重要议题在内的年度协商工作计划,成为市政协年内履职的重中之重。

  这使得市政协履职更有计划性,市政协动员全部委员投入调研论证和协商讨论。针对不同题目,先后召开三次议政性常委会、两次议政性主席会、两次议政会以及协商恳谈会。700多名委员进行数百次调研活动,与政府相关负责人协商座谈,参与到决策论证讨论的全过程,形成近300条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协商的平台越来越大

  “党委、政府到政协来,是‘在’政协协商,而不是‘和’政协协商。人民政协本身不是协商主体,不作为协商的一方参与协商,而是一个协商平台、协商载体。”市政协主席吉林在北京市第四次政协工作会议上说,政协组织的责任就是把协商平台搭建好、把协商活动组织好。

  2015年,市政协着力拓宽协商议政平台,首次探索议政性常委会、议政性主席会议制度,在会议设置中突出“议”字,增设专题学习、大会发言、小组讨论环节,让委员坦诚深入地“议”,使委员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议”出共识,“议”出实招。

  同时,市政协还围绕“十三五”规划中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调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细分主题首度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网络议政有效地扩大了委员参与范围,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很好利用,协商效率大大提高。”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说。

   政协协商有了“总规矩”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协北京市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修订案)》、《关于制定实施北京市政协协商年度工作计划的意见》……市政协协商制度体系越来越完善。

  尤其是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更是突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个关键词,为近几年市政协丰富协商形式的实践探索立规立矩。政协协商内容有了明确的边界,政协全体会议、议政性常委会议、议政性主席会议、协商恳谈会等协商平台的召开次数、流程、参与人员等都有了详细规定。

  《意见》还对未来协商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建立党委、政府领导领衔办理重点提案制度,党委和政府部门提供提案选题参考机制,提办双方互评等新机制。

   不断提升民主监督组织化水平

  民主监督一直以来是政协履职的薄弱环节。市政协在2015年探索在监督中体现协商,在协商中提升监督实效,不断提高民主监督的组织化水平。

  在以往三个监督组的基础上,市政协又在2015年成立法治建设民主监督组,遴选法律专业人士进入。这个新成立的监督组从法律文书公开这个小切口入手,创造性地开展监督性调研,不仅提出问题,还剖析原因、提出解决之策,形成的监督报告得到了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充分肯定。

  全年,市政协财政预算、新闻舆论、城市管理、法治建设四个民主监督组围绕预算执行情况、农村污水设施、大气污染治理、司法文书公开等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形成监督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监督组还组织委员,与问题相关的委办局负责人坐在一起,共同协商,增进共识,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郑棋文 F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