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宵花市,大花蕙兰或现“好花好价”

04.02.2015  12:49

  近几年,年宵花中的“大牌”——大花蕙兰,在团体消费、送礼消费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其“年宵命运”令人担忧。然而,大花蕙兰产业的从业者们却一直在精心准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科技创新,今年的年宵花市或可能会让大花蕙兰呈现“好花好价”的格局,实现逆市上扬,使其在年宵花市场上仍然扮演重要角色。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云南已成为全国大花蕙兰产销中心,产业的风吹草动都令人瞩目。从云南大花蕙兰的发展情况分析,即可了解我国大花蕙兰近两年的产销现状及销售走势。

 

  产量有增无减

 

  2013年底至2014年初,云南大花蕙兰连续4次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低温霜冻灾害,主产区昆明市嵩明县受灾较轻,但几乎占全省总产量半壁江山的玉溪受灾最为严重。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和调整,生产恢复正常,产量虽然较预期减少,但总产量较2013年同期依然有增无减。

 

  据调查,2014年云南大花蕙兰总产量360万盆,较上年增长20%,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是2004年的6.5倍,年平均增长21.6%,其中2013-2014年是近三四年来增长最大的年份,增幅在20%-25%,这主要是小农场快速崛起所致。2014年产量在8万盆以上的生产商有10余家,小农户产量较低,大部分在0.5-1万盆之间,但总量较大。

 

  云南大花蕙兰种植集中分在昆明市嵩明县、石林县、晋宁县和安宁市以及玉溪市江川县、澄江县和红塔区,其中嵩明县的西山村、大城村、小街镇等地方最为集中,初步估计嵩明全县大花蕙兰生产商已超过30家,玉溪市江川县和澄江县新增农户近40家,这两地占全省总产量的70%左右;新区楚雄因政策环境、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生产规模近两年增长明显,目前总产量在10万盆左右。

 

  质量历年最好

 

  近年来,生产企业重点在技术改进、设施改造、基质改良、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大了投入,2014年的优质花比例再度提高,较往年更上一个台阶,涌现出了博源、传化、树演等一大波种植水平较高的企业。从目前长势看,这些企业今年上市的大花蕙兰,大部分产品每盆花箭数都在5个以上。更令人欣喜的是,出现了一些顶级产品,单盆花箭数高达7-10个,产品质量呈现出“好中更好”的趋势。

 

  在市场低迷的双重压力下,小农场主们也意识到,要做大做强就得靠质量取胜。在技术水平一致的基础上,小农场精心细致管理,追求质量突破。2012年全省种植水平较高、产品质量一流的农户微乎其微,如今这个比重越来越大,发展起来一大批能种出好花的小农场主。在市场低迷时,其产品也依然成为抢手货,发展潜力巨大。

 

  科技创新增多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种苗自产、品种选育、管理技术提升等方面谋求新突破,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从品种上看,“红霞”“黄金岁月”“188-3(金光)”等红、黄色系类品种、矮小型品种逐渐成为市场新宠,而原先流行的一些绿色、粉白色的大花型品种销量下降。因此,生产企业更加注重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优质品种种植比例加大,新优品种储备量明显增加,品种更为丰富。江川传化公司发挥自身组培技术优势,选育了一些性状表现较好、出花率高、抗逆性强的品种投入生产,今年开始批量推出一些新品种。国内最大种苗供应商河野教大公司也在积极引进一些切花、早花型等新品种进行种苗生产,此外还将采取技术手段对大花蕙兰进行矮化处理。

 

  为节约成本、提高品质,很多企业实践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生产管理技术。传化公司提前移栽瓶苗,从半年至1年苗中筛选壮实种苗精心管理,提前1年上市;博源公司优选2个优良植株栽种到一个盆器,也实现了生产期缩短一年的目标,总经理李永明称作“1+1="3”技术,即2苗1盆种植2年后上市,质量相当于3年的产品。“我们的种苗对外销售不是瓶苗,而是经过2-3个月的炼苗后再出售,提高了成活率。”云南优兰谷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从销售商转变成种植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努力摆脱对进口苗的依赖,自力更生自繁种苗,努力提高种苗品质。为提升产品附加值,云南美山等企业则加大了造型大花蕙兰的生产数量。

 

  拓展增长空间

 

  大花蕙兰是年宵花主力军,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内有效需求量估计在500万盆左右,今年全国实际供应量预计400万盆。国内消费市场渐次从北、上、广向新兴中小城市拓展,已开始渗透到新疆、内蒙古等地,生产商也开始关注二、三线城市的消费需求。

 

  从国际市场看,云南“两强一堡”战略的推进实施,以及昆明通往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逐步建成,为大花蕙兰出口东盟市场提供了无限商机。从2013年开始,很多越南花商批量从中国云南进口大花蕙兰,今年出口量预计超过50万盆。另外,有外行企业也涉足大花蕙兰出口业务,成功向俄罗斯等国家出口了一定数量的大花蕙兰,收效明显,后势喜人。

 

  过去的两年里,业界保持乐观心态,采取产品进社区、进超市,或在终端市场开设直营店,或借助鲜花连锁店销售渠道增加零售量,或采取开设花园中心、大卖场等进行低价销售等措施,大众消费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大花蕙兰行情不会大起大落,高价历史即使一去不复还,但考虑成本、市场、产品质量等因素,单价低于2014年的可能性很小。(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