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北京GDP涨了40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作为首都,北京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坚定不移地推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昨天,市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40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首篇《革故鼎新全面开放 大国首都大有作为——改革开放40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用详实的数据描绘出北京跨越式的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2017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41.2倍,年均增长10%。“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5%至7%区间,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回首40年历程,北京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1978年,本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08.8亿元,1994年达到1145.3亿元,从百亿元提高到千亿元用了16年时间;此后,从千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万亿元只用了13年,又用了6年时间在2013年超过了2万亿元,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
从经济结构看,北京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产业内部结构也呈现“高精尖”发展趋势。工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服务业发展正在经历由规模扩大向结构优化的转变。消费成为“三驾马车”中的第一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几年间,全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城市发展深刻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减量集约转变。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不足1980年的1/50,年均降幅达到5.4%。
轨道交通里程翻了25倍
伴随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以交通服务能力为例,2017年底,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2万公里,是1978年的3.4倍。城市道路里程达6359公里,是1978年的3.1倍。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886条,运营线路长度1.9万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7.5倍和13.7倍。轨道交通运营长度由1978年的24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608公里。日益方便的公共交通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水、电、气、热供应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22万立方米/日,是1978年的3.9倍。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66.9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14.5倍。2017年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为6.5亿平方米,是1990年的17.7倍,城六区供暖全部采用燃气化。
放眼农村,基础设施也得到显著改善。2016年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100%的村已经通公路,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以及喝上了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的农户占比均已超过99%。
城镇农村居民腰包鼓起来
“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仅有300元左右,2000年和200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万元大关。”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2406元和24240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是1978年的170.8倍和107.8倍,年均分别增长8.1%和6.8%。
腰包鼓起来,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据统计,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360元提高到2017年的40346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85元提高到18810元,年均增长12.3%。不再满足于吃、穿上的消费,居民消费支出的新热点逐渐向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转移,2017年上述三项消费支出占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合计超过三分之一。(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雪柠)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