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质监局审议通过了2016年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并向社会公布,共有74家单位的139项标准获得补助资金共计1200万元。
评审工作依据市财政局、市质监局制定的《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进行。在公开征集申报项目的基础上,历经申报受理、形式审查、财务审核、项目核查、专业评审、终审、批准等环节,最终确定补助项目方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测认证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市财政局、市科委的代表参与评审工作。各区质监局负责申报受理等工作,市标准化院负责形式审查和组织专业评审等工作。市质监局特邀监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有关工作进行了监督指导。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评审工作社会动员更加充分,补助政策导向更加明确,补助评审规则更加细化。终审委员会认为,标准补助评审组织工作程序规范严谨,规则统一严密,过程科学公正,汇报材料详实,符合管理办法的规定。本年度入围终审的标准与往年相比总体水平更高,绝大部分标准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和管理经验制定,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均较好,达到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在各级标准中,国际标准数量比前两年有明显增加。市属企事业单位在标准创制中日趋活跃,单位数量占比为历年最高。通过终审的标准符合《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与各行业的发展重点契合度高,与北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关联度好、影响度高,将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评审结果看,一是高新技术领域标准获得补助资金连续第三年实现占比第一,首次超过40%。本年度高新技术领域标准获得补助资金占比43%,一批支撑构建“高精尖”经济机构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标准申报入围。二是在各级标准中,国际标准数量比前两年有明显增加。按照《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补助项目要填补标准空白,有利于形成我市优势产业,占领产业竞争话语权和制高点。本年度国际标准获得补助资金占比15.8%,比2014、2015年提高6%以上。这些国际标准均是在全球具有引领性的标准,将提升北京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三是市属企事业单位在标准创制中日趋活跃,单位数量占比为历年最高。本年度市属单位占单位数量比例达79.7%。
(市局标准化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