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改立停工7年再启动 手帕口铁路道口2015年退出历史舞台

14.10.2014  12:51

  原标题:“平改立”停工7年再启动 手帕口铁路道口明年退出历史舞台

  傍晚六点多,手帕口北街与小马厂路交叉路口一片忙乱,自行车、三轮车、私家车、行人争先恐后,谁也不让谁。“赶紧的,再过几分钟就封路了。”家住西豪逸景家园的小高一个劲催促老公快点开车,因为六点半不通过道口,铁路安全闸门一关,他们就得绕远从拥堵的广安门桥排长队盘桥回家了。

  被众多居民小区包围的手帕口铁路平交道口,是北京五环内最繁忙的铁路道口。从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获悉,在停工7年后,手帕口铁路道口平交改立交工程重新启动,预计2014年底完成下穿铁路的桥梁顶推施工,2015年初衔接配套的道路改造施工完成后,手帕口铁路平交道口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道口早晚高峰时段封闭

  “6:30至10:00,18:30至21:30手帕口铁路道口封闭。”道口附近,硕大的蓝色提示牌已经矗立多年,所有通过道口的行人通过时都禁不住加快脚步,过往司机更是恨不得大踩油门。

  “火车就要来了。”连续多次提示后,两名身穿铁路制服的道口值守人员关上了闸门,很快一列灯火通明的动车组列车缓缓驶过,直奔北京西站。

  手帕口铁路道口所在的西黄铁路,是京九铁路大动脉的咽喉路段,每天有200多列火车从这里进出北京西站。铁路部门安排了20多名道口工三班倒值守,每天开关道闸200多回,仍难免出现汽车、行人与火车争道的险情。早晚两个时段由于列车密集。道口禁止机动车行人穿行道口。

  道口封闭也让这里成了公交车真空地带,居民出行只能走上十几分钟到最近的达官营或是白云桥乘车。

   平改立一波三折历时十多年

  紧邻铁路道口的一片空地,平改立施工从9月份开始紧锣密鼓地重新推进。北京铁建项目部总工程师周林来到京九铁路西侧的工地,一段缓坡后面,已经刨开的大坑就是桥梁预制和顶推现场。在频繁的铁路施工中,这次平改立施工工程难度并不大。但从拆迁到规划论证再到周边居民小区的协调,项目推进一波三折。

  据了解,手帕口铁路道口改建1996年就已立项,2006年通过北京市规划委审批,但2007年开工没多久就被迫停工。此后改造方案经过多次论证和完善。根据目前敲定的方案,整个改建工程包括下穿铁路的箱涵式立交桥,位于现有道口往北100多米处,中间为9.5米宽的车行道,两侧是各7米宽的非机动车道;手帕口北街拓宽改造865米,在现有铁路线西侧修建缓坡道路与箱涵式立交衔接,形成一个斜穿铁路的大拉槽路段,彻底实现手帕口北街与铁路行车区段的分离。

  另外,在箱涵式立交北侧,还将新建一座辅路桥方便车辆右转直接驶入天宁寺前街;现有铁路道口南侧的居民密集区,新建一座地下过街通道。所有改建工程完成后,这个有着数十年历史的铁路道口将彻底封闭。

   五环内还有20多处道口需改造

  已经通车多年的京九铁路手帕口路段如何从平交变立交?关键就在于让道路下沉从铁路下方钻过去。

  “下穿铁路的桥梁长30米,宽53米,总重7000多吨,我们会动用34台500吨推力的顶镐作业,一边往前顶推一边精确调整方向。”周林介绍,顶镐实际就是千斤顶,只是从常规的上下顶升变为水平顶推。在此期间,京九铁路的列车不会中断运营,只需要减速慢行。

  10月13日从北京铁路局确认,北京五环内原有30处铁路平交道口,经过改造,还有20多处平交道口,最大的难点在于城市建设的超常规发展使得道口周边空间狭窄拥挤,很难具备下穿铁路的道路改建条件。目前还没有全面完成改造的计划表。(涂露芳)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