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夏衍逝世二十周年暨30年代反法西斯电影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21.07.2015  01:59

7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当代电影》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可见的左翼”——纪念夏衍逝世二十周年暨30年代反法西斯电影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樊国宾、《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舫、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陈坚、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张建勇、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等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报社和出版社的近百名人士出席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奇佳主持开幕式。

洪大用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人,他们不仅在近代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救亡运动中,发挥了至为关键的领导作用,而且他们留下的左翼电影和其他文艺作品,都是我们民族不可估量的精神遗产,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化里最早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批作品。缅怀以夏衍为代表的一代左翼电影人,不断体会那一代左翼文化人深刻的精神创造,这是当今中华学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具有着深广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杨慧林教授从对《夏衍传》的阅读经验出发,认为无论夏衍在文革中遭遇的劫难多么难以被后人理解,他都是值得被尊敬和缅怀的。他也肯定了陈坚教授和陈奇佳教授新修订版《夏衍传》里历史材料的启发性和丰富性,历史材料被真诚地讨论与接受,这说明了我们这个时代学术和话语环境的成熟。

黄会林教授回顾了中国左翼电影人卓越而艰苦的奋斗历程。70年前,以夏衍为代表的左翼电影人以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振奋的人道主义精神挺身而出。而7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肩扛过来前辈们的大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建立除欧洲和美国之外的强盛的第三极文化。

张建勇在致辞中回顾了夏衍波澜壮阔的一生。而冠以先生之名的夏衍电影学会,也将继承和发扬先生的遗志,为创造中国当代进步文化而紧密合作、努力奋斗。

开幕式结束以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陈坚、夏衍之子沈旦华、中国电影资料馆高级编辑邹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陈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作了主题发言,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进行了总结发言。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与会的学者在夏衍研究、左翼文化和反法西斯电影三个议题下分别进行讨论。

本次大会的“左翼电影”概念,特指20世纪30年代在激烈政治运动和左翼社会思潮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电影界进步人士,协同摄制的一批宣扬反帝反封的影片,具有反映大众疾苦、倡导社会公正、追求时代进步的特点。以夏衍为代表的中国左翼电影人,他们不仅将反法西斯的阵地扩展到新兴的电影领域,同时开拓了电影的精神和艺术深度,使30年代左翼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无可争议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