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隆重举办“中国乐谷欢乐节暨2016年秧歌花会大拜年活动” 京津冀百档花会闹元宵

24.02.2016  03:20

  2月22日,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平谷区举办“中国乐谷欢乐节暨2016年秧歌花会大拜年活动”。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3000多名群众代表,以及特邀的天津市蓟县、河北省承德市宽城两地的特色非遗花会队伍,共同组成33个巡游表演方阵,在喧天的锣鼓声中盛装巡游,闹元宵。
  万名群众元宵踩街大联欢
  舞龙、舞狮、高跷、旱船、跑驴、五虎棍、独轮车、灯彩秧歌、背杆、腰鼓、提琴演奏……上午9时,33支巡游队伍以近百种新老花会的表演形式,从平谷区委员会西侧出发,以行进表演的形式巡游至大龙环岛,全程1.5公里。来自平谷本地、以及周边天津、河北等地的数万名群众,早早来到巡游现场,在道路两侧有序观看,感受中国乐谷欢乐节的喜庆氛围,共享京津冀特色文化发展成果,并与现场演出队伍互动闹元宵。
  经过近30年的传承发展,“平谷秧歌花会大拜年”作为知名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在全市堪称参与范围最广、表演形式最全、观演群众最多、延续时间最长。今年的欢乐节以“幸福平谷、万民同庆,休闲绿谷、协同发展”为主题,分“金猴迎春万民同庆”、“教育惠民放飞希望”、“休闲绿谷协同发展”三个版块进行。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示、交流地方优秀文化,大力宣传平谷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培育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营造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
  京津冀非遗文化表演频亮绝活
  久负盛名的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的“背杆”表演,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来到平谷踩街是在京津地区的首次亮相。一根细细的杆子背在身后,70多名民间艺人们身着喜庆古朴的戏装,上下配合凌空舞动,十分精彩,引得观众不断拍手叫好。天津蓟县花样大鼓,是每年天津地区春节庙会最具特色的表演项目。巨型大红鼓,气势宏大,一声声擂动,敲开了新一年的好日子,抖擞了人们的精气神。鼓点声也成为了全场巡游队伍的伴奏,引领前行。
  平谷本土特色的花会表演,是本场演出的重头戏。 “旋风脚、扫堂腿、翻身蹦子……”作为老北京“幡鼓齐动十三档”民间花会之一的“五虎棍”,在金海湖镇得到传承。身穿黄色练功服的小学生们挥长棍、架短棒,舞得虎虎生风,一招一式甚是威武。
  据平谷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区鼓励基层文艺爱好者,在传承展示本土特色文化表演形式的同时,学习其他地区优秀的特色表演,如山东省的胶州秧歌、河北省昌黎县的地秧歌等,让本土文化表演融合百家之长,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 
  政府文化搭台群众热情参与
  平谷区文化底蕴深厚,七千年上宅文化、五千年轩辕文化、两千年建置文化、一千年道教文化,让平谷成为是全国知名的文化大区。近年来,全区不断加大文化投入,打造特色文艺队伍,搭建文化平台。          在举办全区欢乐节的同时,平谷区鼓励乡镇、街道开展各自特色的文化活动。进入正月,金海湖镇、刘家店镇、王辛庄镇、黄松峪乡等文化特色乡镇,纷纷通过举办镇级花会秧歌选拔赛的形式,锻炼文化队伍,丰富基层文化活动,营造基层文化活动氛围。
  据了解,平谷区自1988年举办第一届秧歌花会进城大拜年活动以来,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26届。历经二十多年的传承和发展、2011年,大拜年活动转型升级为“中国乐谷欢乐节”。现已连续举办六年的中国乐谷欢乐节已经成为北京地区的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多次在全市春节庙会评选中获奖,成为京津冀群众展示文化的大舞台,享受文化的大戏台,传承文化的大平台。(平谷区文化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