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半大儿童过闸机请喊员工帮忙
本报记者 刘冕
一位妈妈领着孩子走到地铁闸机口,“嘀”一刷卡,孩子立即冲过闸机,妈妈紧随其后,但脚下踉跄了一下,险些被闸机扇门夹到。
去年12月28日,北京地铁单程票价改成按里程计价,儿童免票高度也从1.2米提高到1.3米。当时修订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票使用规则》里特别提到,当成年人带领身高在1.2米至1.3米的儿童乘车时,请与车站工作人员联系,协助儿童进站。一年过去了,这条规定的知晓率却依然很低。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地铁站一整年未碰到过一位家长领着孩子换票进站。随机采访的20位家长中,只有一人因为在地铁工作听说过这项规定。
地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乘客安全角度出发,这其实是一条很重要的提示。
现场 母子俩“一二三,往里冲”
“他还没到一米三,不用买票。”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市民李女士领着快6岁的儿子准备刷卡进入闸机。
只见李女士把孩子护在胸前,反复叮嘱:“贴紧了妈妈,咱们数一二三,我一刷卡,咱俩一起往里冲!”小男孩一个劲儿扒拉妈妈扶在肩膀上的手,扭着身子想自己过闸机。
“他不乐意我也得这样做。”进站后,李女士边比划边说,“有一次,孩子一步蹿进去,我也就慢了一步,闸机扇门就夹着了我,疼得我眼泪差点流出来。”
地铁动物园站,是小乘客扎堆儿的车站。暑假期间平均每天有近万名小朋友从这里搭乘地铁,绝大部分跟李女士一样:刷一次卡,大人孩子一起快速往里冲。
“每天只有30多人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帮忙。”一位一线站务员说,“1.2米至1.3米的儿童,我们会给换福利票,因为需要填写姓名等一些基本信息,一般要耽误一两分钟,有些家长不愿意等。如果遇到人多的时候,我们也会帮着刷员工卡,让孩子和家长分开进站。”
据京港地铁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其所辖线路发生涉及安全门及车门、闸机的意外事件共14起,其中有6起意外事件涉及0至10岁的儿童,涉及儿童的闸机意外事件多是因为儿童跟在家长后面通过闸机引发的。
释疑 为何不直接免票?
按规定,成人带领一名身高不满1.3米儿童乘车时,儿童免票,按照“儿童在前,成人在后”刷卡通过闸机。成人带领身高在1.2米至1.3米的儿童乘车时,请与车站工作人员联系,协助儿童进站。
为什么不能直接免票,而要特意强调“与车站工作人员联系”?这与现有的地铁闸机设置有关。
记者分别选择5号线、1号线和15号线地铁闸机测试,发现当乘客刷卡后不通过时,扇门从打开到关闭大概有10秒钟。当有乘客刷卡通过时,闸机感应到已有乘客通过,扇门就会马上关闭,从打开到关闭的时间大概只有三四秒。
一位地铁工作人员称,闸机扇门关闭时间每条线路略有不同,但工作原理都一样,闸机激光点检测到有足够高的人通过时,扇门就会闭合。
“当时特别说明了1.2米至1.3米之间孩子的情况,就是为了安全。免票高度提高了,闸机激光点也需要调高。但北京地铁闸机种类、厂家有很多,调整一个免票高度激光点,听着不难,实际操作非常复杂,相当于要把闸机拆开调整后重装,然后调试。出于安全因素考虑,闸机不组装完全,这个点是无法触发的。北京地铁有300多座车站,每个站至少十多台闸机,一台台逐一调整测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地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免票高度激光点没调高,当1.2米至1.3米的儿童在前面刷卡通过时,闸机就感应到有人通过,扇门就会关闭,后面紧跟的大人就有被夹的危险。而且小朋友走路蹦蹦跳跳的,有时候通过闸机的时候会“蹿个儿”,后续跟着的大人也可能被关在门外。
建议 为老弱病残孕设绿色通道
地铁站工作人员建议,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抱着通过;稍大的孩子可以走在家长前面,和家长贴身通过。但身高在1.2米至1.3米的儿童,一定要跟车站工作人员联系,换免费福利票,让孩子刷卡进站。
上面的建议,《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票使用规则》也已说得很清楚了,但就是许多家长不知道。
记者走访一些地铁线发现,许多站台虽然张贴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票使用规则》,但并不醒目,“与车站工作人员联系”的条文更不会引起乘客的注意。乘客王先生说:“类似的安全提示,希望地铁部门可以做得更明确,更显眼,给更多乘客提个醒。”
市人大代表钱晓萌则建议为老弱病残孕设绿色通道。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她曾提到,地铁乘客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乘客的增多,令地铁刷卡进站的安全隐患越来越明显,稍微慢一点都有被闸机扇门夹到的危险,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她建议,地铁建设、管理部门在设置地铁检票口时,应设置软性物质的闸机扇门或开一条由专人值守不设闸门的通道,保障儿童、老人、残疾人、孕妇等安全地通过地铁检票口。钱晓萌表示,明年“两会”她将继续关注地铁检票闸门的安全问题。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