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或达500万 专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重点

12.04.2018  13:35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中国流行病学结果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患有帕金森病。专家指出,帕金森病患者的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无论是临床治疗还是家庭护理,如何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才是疗护的重点。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无法治愈该病。但帕金森病患者的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所以无论是临床治疗还是家庭护理,如何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才是疗护的重点。”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王劲在今天举行的义诊活动现场称。

警惕早期症状做到有效改善疾病症状

  “帕金森病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遗传、环境因素。”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梅介绍,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中5%—10%为家族性帕金森病;环境因素中,一些化学物质如类似MPTP等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致病因素之一;严重的脑外伤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她表示,帕金森病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针对有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警惕早期症状,争取在发病的最早期即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的症状。

药物治疗应及早结合外科干预

  经临床明确诊断帕金森病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药物直接调节神经递质分泌。“当药物治疗过了‘蜜月期’,应及早考虑接受外科干预,抓住手术治疗的‘黄金期’。一般明确诊断帕金森病2到3年后,为手术治疗的‘黄金期’。”王劲说,外科干预手段主要是指发于1997年的“脑深部刺激器治疗”,通过在患者体内植入可调可控的装置,并根据疾病变化调整刺激器的参数,让症状控制在最佳状态。“手术干预治疗的疗效也随着时间延长而递减,但目前临床随访数据表明,手术疗效至少10年以上。

  目前针对帕金森病有一些先端治疗方法,如细胞移植治疗(iPS细胞等)、基因治疗、神经细胞保护疗法、免疫疗法等,“这些方法都处于实验性的探索阶段,疗效尚不明确。”王劲说。

6条日常护理建议帮助改善病症

  据王梅医师介绍,通过临床试验与研究发现,很多日常护理项目,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结合该病的非运动性症状,重点提出6条建议:

  ①运动:有文献报道,运动对帕金森病有益。运动方式包括多种,如定期去健身房、去做康复、散步、慢跑等。每天坚持运动非常重要。

  ②睡眠:帕金森病患者因频尿在夜间会多次醒来。由于多巴胺可能在夜间睡眠时在脑中分泌一部分,所以夜间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时可服用半衰期短的睡眠药。

  ③旅行: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参加旅行,可以调节心境,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④心理调节:患者应以改善生活品质为目标,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帕金森病患者中有部分伴有抑郁症,应及早进行心理干预。

  ⑤摄食:帕金森病患者没有食物限制。但是,如果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食物限制。帕金森病患者容易有食欲低下的非运动症状,如果低于标准体重时,建议积极摄食。

  ⑥参加社会活动:和普通人一样积极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易疲劳为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之一,药物治疗不能完全缓解此症状,因此,感觉疲劳时应适当的休息。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合唱、舞蹈、手工、裁剪等趣味活动。(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