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国土委“多规合一”协同平台见成效

04.05.2018  21:01

  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4日电 (记者 曾鼐)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牵头搭建的“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初见成效。

  截至目前,共计有143个项目经过平台统筹研究,审核建设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符合程度,并联合有关委办局对项目开展预沟通、预协调服务,其中108件符合受理条件已按优化营商环境新流程进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108件中103件已经办结。

  3月16日,市规划国土委发布了《“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规则》,通过搭建政府协同服务平台,审核建设项目与总体规划的符合程度,统筹协调建设需求和管理需求,为建设单位在正式申报行政许可之前提供预沟通、预协调服务,从而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昌平区春硕冷库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的仓库已经用了40年,迫切需要拆旧建新实现其外观与功能的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但一想到项目需要进行规划条件、土地预审、方案审查、人防审查等十多个步骤,还需要多次奔波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核实相关问题就很头疼,而且生怕某一环节有问题,项目推不下去前功尽弃。

  正当公司为此纠结的时候,他们了解到了“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的新政。当他们把项目的基本情况梳理了一份材料交到市规划国土委,规划管理与土地利用一处经办人立即与公司负责人联系,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项目情况,项目很快就纳入“多规合一”协同平台会进行论证研究,并获得了反馈。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的统筹研究,让企业不再跑东问西,“轻轻松松”便获得了研究意见,符合相关要求后就直接能办许可了。“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优化营商环境让我们企业办理建设项目审批像坐上了高铁动车组,就是高速便捷安心”。

  据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解释,“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的工作机制与以往的“串联式”项目研究路径不同,“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将为建设单位提供更加顺畅的“并联式”研究机制,实现由建设单位“只进一扇门”、只申请一次、政府部门主动“集合”研究的新模式。建设项目经过协同平台进行研究,在限时办理的要求下,能够及时反馈项目可行性,快速形成各部门综合研究意见,从整体上提高建设项目的落地效率。

  延庆区世园会一期园艺小镇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公司项目已取得规划条件等前期手续,虽然项目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但还需要进行设计方案报审、征求园林及人防意见等工作,就算马不停蹄的推动项目,也得花上4、5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在政策发布后,项目负责人向市规划国土委延庆分局进行了咨询,很快该项目纳入了“多规合一”协同平台进行统筹研究。按照新的审批流程只需要7天就能获得许可,这比原计划要少了近半年的时间,极大缩短了项目办理时限。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建设项目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市规划国土委在“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审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新旧流程转换的具体要求,促进审批工作与新流程的全面对接,让许多在途项目“就地”进入优化营商环境新审批流程,完善了“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的工作机制。

  北辛安棚户区改造A区项目1608-668地块公建部分C座项目是石景山区第一批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流程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的项目。北京安泰兴业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此前已经获得了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园林及人防等意见,本以为和新政关系不大,还得继续按照原程序进行审批。但是经过向市规划国土委石景山分局经办人咨询,按照《通知》规定,全市的在途项目均可以分类进入优化营商环境新流程进行办理,该企业的项目前期条件成熟可以“就地”进入新流程审批环节。在申报后在一个工作日就办结了,比原正常审批时间缩短了19个工作日。

  “这样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背后委内各处室、政府各部门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完善“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机制,发挥其统筹和预沟通服务的作用,优化项目研究与审批流程,实现协同平台服务优势,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一是推进“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建立起市、区两级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将市规划国土委办公系统与互联网和相关部门系统挂接,实现网上申请和部门间数据的电子推送,并与联合验收平台整合为统一的信息系统。

  此外,在“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前端发力的同时,市规划国土委还与相关部门同步建立了全过程监管工作机制,为建设单位提供“贴身服务”。同时,还将有关工作信息推送到施工图联审部门和工程核验部门,随即启动相应工作。(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