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局连续“作战”应对强对流天气
“7.6”大暴雨后,首都气象工作者还没来得及“喘息”便进入新一轮的“作战”中。受低涡后部扩散南下冷空气影响,7月9日傍晚到夜间北京出现分散性雷阵雨天气,局地伴有短时大风和冰雹。市气象台于9日21时30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21时47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9日降雨主要出现在南部和东部地区,门头沟、房山、大兴、通州、丰台、海淀、石景山、朝阳、顺义、怀柔、平谷、密云等区局地出现7~8级短时大风,最大通州漷县21.6米/秒(9级);大兴、通州、平谷、密云、怀柔等区局地出现冰雹,最大冰雹直径12毫米。
事实上, 7日到9日,北京连续多天出现短时大风、局地短时强降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期间还经历了飑线天气,市气象台雷电、大风、冰雹三预警首次齐发,区气象台充分利用分区预警机制,根据各区天气情况提早发布预警对公众和决策部门进行提示。全市气象部门主动出击,做好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服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管副市长卢彦连续两晚到市防汛办坐镇,与市气象局连线,转达了市委书记蔡奇、代市长陈吉宁对首都气象工作者的肯定和慰问,了解了预报预警服务和天气情况,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监测,做好降雨的落区预报,为防汛应对工作争取时间。
市气象局领导靠前指挥,与值班人员分析、讨论天气形势。局长姚学祥连续三天到市气象台指导预报预警服务,向市领导汇报天气情况并进行科普,坐镇指挥到深夜。副局长郭虎在休息之余到市气象台参加会商,副局长梁丰在7日亲自指导飑线天气预报预警服务。
市气象部门主动发声,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报纸、电视节目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手段向公众开展解读,特别在7日飑线天气影响北京时,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迅以专家身份及时开展科普讲解;局办公室积极与市委宣传部联系,关注舆情变化,同时和中国气象局科普宣传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联手策划新闻宣传,向中央和市属新闻媒体以及《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进行推送,提醒市民进一步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防范。中国气象局等官方微信以及新浪、腾讯·大燕网、网易等媒体进行了转发。
此外,市气象部门积极支撑决策部门防汛调度工作,提前发布预报,制作服务产品,并开展实时跟踪服务;创新服务手段,海淀局利用“钉钉”智慧发布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实现了前期提醒、及时预警、实况追踪、影响提示的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
记者还获悉,市气象局通过去年建立的气象服务微信交流群,局领导和各区气象局线上线下加强互动,随时监测天气,沟通交流各区天气情况和预报预警服务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服务。(叶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