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16处重要积水点完成改造
原标题:今夏干旱和暴雨可能交替发生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将拦截城西洪水进城 16处重要积水点完成改造
从6月起,本市正式进入汛期。6月2日下午,市防汛办、气象局、交通委等部门联合召开了入汛以来的首次新闻通报会。在全市挂账督办的38处积滞水点中,已有16处改造完成,其余22处已制定应急度汛措施。据了解,2015年汛期干旱和暴雨交替发生的几率较大,全市27万人的防汛抢险队伍随时待命应急。
2015年汛期干旱和暴雨将交替出现
2015年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为81.5毫米,比常年同期和近10年同期分别高出了2.6毫米和2.3毫米。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5年气候异常性明显,灾害破坏性显著。市气象局预测,2015年6-8月,本市平均降雨量为280-320毫米,将比2014年夏季降水量略偏多;汛期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有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闷热天气,35℃以上高温日数为12-14天。
2015年汛期,华北地区发生夏旱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暴雨的突发性、极端性和局地性显著加强,干旱和暴雨有可能交替发生。
郊区下凹式立交桥纳入防控
在全市挂账督办的38处积滞水点中,朝阳区金家村涵洞、通州玉带河大街等16处重点积滞水点已完成了工程改造,其余22处也已经制定了应急预案。
排水集团加快了泵站的更新改造。目前,集团所属的84座雨水泵站中,已有47座改造完成,大大降低了下凹桥区积滞水风险。雨水泵站的抽升能力由39.8万立方米/小时,提升到了71.1万立方米/小时。其余28座泵站也在加紧改造。
2015年,市防汛办在推进中心城区下凹式立交桥泵站改造的同时,也将郊区的下凹式立交桥特别是穿越铁路桥纳入了防控范围,全市437座下凹式立交桥全部按“一桥一策”制定了应急排水预案。
针对易积滞水的点段,市交通委已制定了500多条公交绕行方案。如遇暴雨,客流增加、线路运力不足时,将投入备班车辆,并适时延长公交运营时间。本市还与周边省市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如遇道路中断,及时调整省际客运线路,避免旅客滞留。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将首次投用
2015年汛期,容量620万立方米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将首次投用,以拦蓄西部山区的洪水。
北京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往年,西部山区洪水除利用玉渊潭湖调蓄小部分水量外,其余全部流经市中心区排入通惠河及凉水河,加大了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水压力。
2015年,西郊雨洪调蓄工程首次参与汛期调度,为本市增加了620万立方米的调洪能力,可拦截西部地区27平方公里的洪水,确保洪水不进城。中心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进一步完善。
市排水集团表示,目前已建成34座雨水调蓄池,能够蓄滞雨水14万立方米。2016年汛期之前,雨水调蓄池总数将达到61座,蓄洪能力达到21.7万立方米。
京津冀联动防汛
2015年汛期,京津冀三地联动防汛机制将启动,提高流域性大洪水的应对能力。
市防汛办总工程师刘洪伟介绍,本市流域与天津、河北相连,北京的降雨可能向下游倾泻,外地的降雨也会对北京的汛情产生影响。“京津冀三地联起手来共同防汛,在信息、调度和抢险三个方面建立了联动机制。”
目前,本市已成立83个防汛分指挥部,组建了27万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市防汛指挥部将雨量、积水、河库水情等信息汇总后,及时向天津、河北通报,三地共同会商防汛。
此外,本市五大流域将通过洪水调度、信息共享等措施,实现流域内洪水的统一调度。(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