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委将增设设施建设处

16.01.2017  12:01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去年7月挂牌成立的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将于近期公布“三定”方案。随着本市垃圾处理形势日趋严峻,市城市管理委将成立一个新处室——设施建设处,专门负责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共有20项正在推进的项目,其中有5处垃圾处理厂是今年力推的,包括阿苏卫、通州、顺义二期、密云、怀柔等焚烧处理设施。

  去年,北京市平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到2.38万吨,与之相比,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为每天2.4万吨左右,与产量基本相当,处于“紧平衡、缺弹性”的状态,进一步增强垃圾处理能力显得迫在眉睫。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去年新投入运行的朝阳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从前期规划到最终投产,足足花费了四年时间,处理规模为1800吨/日。然而,去年生活垃圾产量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100吨/日。“这意味着,我们用四年建设的垃圾焚烧厂,被一年的垃圾增量消耗掉了,建设的速度跑不赢垃圾增长的速度。”而且照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到2020年,北京生活垃圾日均产量将达到3万吨左右。

  还有一组数字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去年本市新增5座垃圾处理设施,分别是朝阳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处理规模1800吨/日)、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1800吨/日)、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1000吨/日)、延庆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300吨/日)、董村综合处理厂(450吨/日)。这样算下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增加了5350吨/日。而实际上,去年只增加了2300余吨/日。原来,5座垃圾填埋场去年达到了设计使用年限,总共损失了2980吨/日的处理能力。如今还剩下11座垃圾填埋场,不过也会陆续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十三五”时期,如不新建垃圾处理厂,今后将出现缺口。

  为了应对生活垃圾处理的严峻形势,市城市管理委今年将成立一个全新的处室——设施建设处,专门负责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本市将“建成运行6项垃圾处理设施”。据了解,目前共有20项正在推进的项目,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垃圾渗沥液处理等,在这当中完成6项。其中有5处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任务是今年要着力推进的,包括阿苏卫、通州、顺义二期、密云、怀柔等焚烧处理设施。建成以后,可为北京市增加每天7250吨的处理能力。(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王斌)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