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众创空间突破200家

12.06.2016  16:57

  原标题:全市众创空间突破200家 北京众创空间进入专业资源开放共享3.0时代

  市科委日前为16家“北京市科技创新创业专业开放平台”和“北京市众创空间”授牌。至此,全市众创空间超过200家。一批科技型专业化平台的加入,也让北京的创业空间实现了向专业资源开放共享的3.0模式升级。

  市科委日前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推进会,联合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北京众创空间联盟以及社会研究机构共同发布了《2015年北京市众创空间发展报告》和《北京市众创空间蓝皮书2015》。

  报告显示,2015年本市新创办科技型企业突破4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数量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本市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已形成了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区为核心,技术转移、投融资、知识产权等各类服务机构有机联系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了创业团队(项目)—初创企业—高成长企业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截至目前,本市共有众创空间200余家,孵化器、大学科技园150余家,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今年以来,本市加快了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双创’业态已经从为草根创业提供物理空间及交流平台的1.0模式、提供某项专业性增值服务的2.0模式,加速向以科技型专业化平台为载体实现资源开放共享的3.0模式发展。”市科委负责人说。

  在市科委的引导和推动下,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依托现有产业生态及大数据资源,利用自有仪器设备、房屋、土地等资源,加入到众创空间的队伍,建设了提供技术、内容、数据、服务等全要素创业条件的众创空间。这种模式实现了大企业创业平台、新型创新服务机构与创新创业者融合合作,吸引上下游企业及开发者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对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一批资源聚集度高、服务模式新、专业化能力强的创业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大唐网络、京仪创新港、北方车辆军民融创汇、航天云网等国有企业传统孵化器突破原有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为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腾讯、京东、小米、用友等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开放自身产业生态及大数据资源,建设开放创新平台;硬创梦工场、极地国际创新中心和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的开放创新平台。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新型创新孵化平台可可豆创新孵化平台,依托国内最大的设计企业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构建从创意到产品,从产品到营销,从营销到价值提升的创新孵化平台。

  “龙头企业最重要的是形成土壤,而不是管控。”洛可可集团总经理周世坤说。这种合作可以带来超乎想象的收益。例如,去年他们联合了一家影视设计公司,合作设计T恤、太阳伞等6件《大圣归来》电影衍生品,通过网络众筹2天即收获1280万元。

  孵化平台依托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的全产业链整合设计服务,还帮助众多创业小企业与通用、西门子、三星、中石油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开展合作。同时,洛可可建设了智能产品设计服务平台,并利用与京东、阿里的合作资源为客户提供互联网营销、互联网众筹等整合服务。

  市科委负责人表示,市科委将进一步推进双创和科技成果转化紧密结合,提升双创质量和水平,推进专业平台开放共享,更好服务科技型创新创业。(童曙泉)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