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万元GDP水耗年均降8%
实习记者 张茜岚
水资源紧缺正逼迫北京加快成为节水型城市。记者昨日从市统计局获悉,在全市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北京万元GDP水耗直线下降,最近十年年均下降8.03%,已从2005年的49.5吨/万元下降至2014年的17.58吨/万元。
第一产业节水贡献最大
“十一五”以来,本市通过逐步淘汰高耗水产业、实行阶梯式水价、加大再生水开发利用等措施,节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用水总量规模得到适度控制的情况下,用水结构日益趋于合理,用水效率明显提升。
2006年至2014年,全市在GDP年均增长9.7%、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8%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用水、节水管理,全市用水总量规模得到适度控制,2014年为37.5亿立方米,年均增长0.9%,以较低的用水增速支撑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全市万元GDP水耗十年间累计下降52.94%,具体到产业情况,本市三次产业单位增加值水耗年均分别下降6.47%、8.85%和3.65%。综合分析产业水耗高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十一五”以来三次产业对本市单位GDP水耗下降的贡献率分别约为60%、25%和15%,第一产业对全市万元GDP水耗下降贡献最大。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农业节水工作的开展、常住人口的增加,以及环境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本市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体上呈工农业用水量下降、比重降低,生活和环境用水量增长、比重提高的趋势。2006年至2014年,本市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年均分别下降5.2%和3.2%,占全市用水量的比重分别从38.3%和19.7%降至21.8%和13.6%。同时期,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年均分别增长2.7%和23.3%,比重分别从38.8%和3.2%提高至45.3%和19.3%。
全市用水结构中,生活用水仍然是最主要的用水组成部分,环境用水比重逐步超过工业,接近农业,这与全市产业结构不断高端化、社会发展更加注重环保和民生的趋势一致。
再生水占总用水量两成多
总量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再生水已成为本市重要的水源。
2006年至2014年,再生水利用率累计提高28.7个百分点,2014年达到62.6%;再生水利用量年均增长14.3%,去年达到8.6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比重在去年一度已达到23%。这对缓解水资源过度开发、节约新水使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再生水的利用,在众多“节水”的措施当中,不得不提的则是阶梯水价的实行。所谓阶梯水价,是按年度用水量计算,将居民家庭全年用水量划分为三档,水价分档递增。第一阶梯用水量不超过180立方米,水价为每立方米5元;第二阶梯用水量在181至260立方米之间,水价为每立方米7元;第三阶梯用水量为260立方米以上,水价为每立方米9元。
市自来水集团就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后的节水效果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自2014年5月1日居民阶梯水价实施以来,在户均用水量下降和各阶梯用户数量变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户均月用水量下降0.17立方米。每月户均用水量与2013年同期比较由7.77立方米下降到7.6立方米,同比下降0.17立方米,折合每人每日节约用水量2升。以此测算,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后,每年可节约用水量近1000万立方米。
公共机构能耗低速增长
公共机构的节能降耗也取得积极进展。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本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166.4万吨标准煤,约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2.2%,同比仅增长0.7%,能耗总量连续三年保持不到1%的低速增长,预计可以完成“十二五”末期能耗总量控制在200万吨以内的目标。
其中,交通节能成效显著,交通用能约占全部公共机构能耗的8.7%,主要是车辆的汽油、柴油消耗。作为公共机构节能的重点领域,2014年本市公共机构交通用能同比下降8.6%,拉动公共机构能耗下降0.8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公共机构节能的重要力量。由于公车管理力度加大,2014年本市公共机构车均能耗下降6.7%,带动公共机构交通用能实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此外,针对在公共机构能耗中比重超过90%的建筑物用能,2014年本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了2.5%。其中,热力在建筑物用能中的比重同比上升了4.2个百分点,而煤炭比重下降了4.2个百分点,建筑物用能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