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关系铁,志愿无国界 ——记巴基斯坦留学生Ali和他的公益之路
文/ 陈怀玉 郑润民 孙辰朔
Syed Shujaat Ali Zaidi,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男孩,既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13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学工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同时也是巴基斯坦信息技术学院(COMSATS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一名老师。
他来自于巴基斯坦的一个偏僻村镇,一个教育普及度很低的地方。然而他一路坚定地走过来,立志于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努力改变他的国家的状况。他硕士毕业于英国的赫特福德大学,现已经在自己国家的一所大学担任教职。然而,“教,然后知困”,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他又来到中国清华大学深造。在追逐学术梦想的同时,他一直坚持投身于公益事业,其志愿公益的足迹遍及巴基斯坦、英国、中国三个国度。
Ali参加2014年冬季无偿献血
求学之路,慈善公益常伴
我们的见面约在一家咖啡馆。初见Ali,他给我们最直接的印象就是阳光、健朗,见面时他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一个灿烂的笑容,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因为我们的访谈主题主要是公益,所以Ali一开始谈的就是自己做公益的经历。这是一个朴实、热心、有抱负的小伙子。聊天过程中,他平实的话语透露着对慈善工作的热忱。在巴基斯坦时,他曾创立一个慈善公益俱乐部,取名为“DASTAK”,意思是“敲门”,亦即希望通过自己创立的俱乐部为更多人敲开慈善与公益的大门。
Ali(左二)在巴基斯坦DASTAK俱乐部
在俱乐部,他和其他成员通过工作兼职以及寻找赞助人等方式获取资金来源,帮助那些天资聪颖但难以支付学费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Ali在讲述这段经历时谦虚地表示,“能帮助到别人总是好的,我也很开心”。Ali乐于帮助别人,除了正式的公益活动外,在不同的宗教节日里,他都会去巴基斯坦当地的贫民窟帮助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Ali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投身于公益活动的理念。在英国求学的时候,他也参加了当地的一些慈善俱乐部,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来到清华大学之后,Ali依旧关注志愿公益活动。清华园里一大富有特色的公益活动,就是每个学期都会开展的志愿献血。Ali已经4次报名参加了志愿献血活动。201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大型无偿献血活动中,清华学生献血十分踊跃,共有257名研究生同学成功献血,献血量高达297单位,创历年研究生献血量新高。除了成功献血的学生外,还有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当天验血不合格,因而未能成功献血,留下了一次遗憾。
在这次献血大团体中,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肤色、讲着不同语言的留学生群体无疑十分显眼。而Ali正是这个留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他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每一次献血活动,还曾多次邀请朋友一起参加。这一次,在Ali的发动下,其他4名巴基斯坦留学生也加入了他的行列,而且他们都成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Ali在巴基斯坦也有过献血经历,当被问到对献血是否应该无偿这一问题的看法时,有着在两国献血经验的他,与我们分享了一些信仰者的思考:“献血如果是有偿的,就变成买卖了,不是吗?作为慈善活动,帮助别人本来就应该是免费的。我们对社会应怀有感恩之心,因为其他人也为我们奉献了很多。对于我们能够再次获得的东西,比如血液,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一些奉献,将它们捐给一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中巴友谊的受益者和推进者
谈到对中国印象,Ali说他非常喜欢中国,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选择到清华大学留学深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科研之余,他会抽时间漫游中国。他曾去过上海、南京和哈尔滨等地,“上海十分繁华,能够让人领略到中国的发展变化;而哈尔滨就不像上海那么发达,但不同的城市各有特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在游历不同城市的过程中,他能够充分感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与众不同。作为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小伙子,他在一个拥有广袤国土的国家生活,感受到了中国鲜明的地方特色。
Ali酷爱历史,从小博览历史书籍,对神秘的东方古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当我们聊到其他话题,Ali就开始兴奋地谈论自己对很多历史问题的认识,这其中就包含了中巴关系。中国和巴基斯坦从1951年建交到现在,随着时间的沉淀,中巴之间的友好情谊越来越稳固、深厚。Ali自豪且激动地说,“巴基斯坦在帮助中美建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友谊的基础。从那以后,每当巴基斯坦遇到麻烦,中国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而当中国有困难时,巴基斯坦也是第一个倾尽全力的国家。”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两国之间总是雪中送炭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2013年9月,巴基斯坦遭遇7.7级地震,中国政府当时立即向巴政府提供150万美元现汇援助和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用于帮助巴政府救助遭受强烈地震影响的灾民。
他还提到中巴正在筹建经济走廊,中巴铁路连接了新疆的喀什和瓜达尔港口,“这非常棒!这不仅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还可以推动巴基斯坦经济的快速发展,帮助改善巴基斯坦民众的生活。”
中巴友好情谊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心中。这种“巴铁”关系也给Ali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便利。尽管Ali汉语讲得并不熟练,但每当他到中国地方漫游时遇到困难,中国的普通民众都十分热情地为他提供帮助。“我每到一个新的城市,当我告诉他们我来自巴基斯坦时,他们都会用汉语对我说‘朋友’,这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我有一种家的亲切感。”
Ali在清华大学选择了在自己喜欢的专业(生物信息学)研究深造。谈到在清华的学习,他说,“清华是一所名校,清华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比如一流的研究,一流的教授, 一流的学生。生物信息学是新的研究领域,在我们国家,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需求量很大。” Ali再次提到他是一名大学教师,有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他表示在学有所成之后要回到巴基斯坦报效祖国。Ali还兴奋地告诉我们,他要感谢清华大学,因为就在这美丽的清华园里和现在妻子(经管学院博士二年级学生)相识相爱,这里有着求学路上太多美好的回忆。
Ali做科研也非常努力和投入,“Ali是一位综合素质很好的学生,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热情和很高的追求,在我的研究组里很受大家欢迎”导师张学工教授给出这样的评价。访谈结束的时候已经接近正午了,Ali说他还得回实验室,因为他的实验任务还在进行中。作为一名留学生,Ali一直努力在清华园里传递着爱心和正能量,也一直在为彰显中巴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 清华新闻网11月13日电 )
编辑:文 杰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