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无愧担当 百年奋斗铸就辉煌
04.05.2017 11:33
本文来源: 林业网
上海申报刊登的中华森林会成立记事
中国林学会百年纪念林植树活动
2015'现代林业发展高层论坛
中国科协领导考察宁波服务站
青少年林业科学营活动
中国绿色时报5月4日报道(作者 张一粟)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励精图治,一百年辛勤耕耘,一百年春华秋实。
当历史走到2017年,中国林学会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发展历程,迎来了百岁华诞。
一百年,这是一份深厚的历史积淀。从最初的中华森林会到中华林学会,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跨越。
从这里走出了中国林业的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份林业期刊《森林》及其后继者《林学》《林业科学》;第一个林学会奖励基金;第一个中国植树节;第一届梁希奖、劲松奖、陈嵘奖;第一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一届森林科学论坛……这个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学会不断开拓创新,艰苦创业,谱写了一篇篇绚丽多彩的时代华章,为促进林业科技事业的繁荣和进步,为加快中国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风云时代 应运而生
一百年前,中国森林自然生态如同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一样,百般凋敝。
随着辛亥革命的兴起,随着西方民主进步思想的传入,以民主、科学精神相期许的各种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
中国近代林业的先驱凌道扬等人,深知“中国木荒”之痛,深知“林业之兴废,关系国家之兴废”,深知“振兴林业为中国今日之急务”,于1917年2月12日在上海成立中华森林会,自此,肩负着发展我国近代林业科学历史使命的首个社会团体诞生了。
《中华森林会章程》规定:“本着集合同志共谋中国森林学术及事业之发达为宗旨。”
学会会务主要有4项:刊行杂志,编著书籍;实地调查,巡行演讲;促进森林事业及森林教育;答复或建议关于森林事项。
1921年3月,中国第一份专业林业科学刊物《森林》诞生。这份最早的中国林业科技刊物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林业文献资料。
岁月动荡 奋勇前行
1928年,国民政府初立,在农矿部开设专门的林政司,植树造林被列为政府训导社会大众的一项重要工作。同年8月4日,经姚传法、金邦正、陈嵘等林学家积极推动和筹备,中华林学会在金陵大学成立。自此,中华森林会更名为中华林学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回首那段不堪的岁月,战争的纠缠与生活的苦难,这是中华民族心头共同的伤痛。炮火硝烟中,中华森林会的先驱们仍在为中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奔走呼号。召开多次理事会,创刊《林学》杂志,向社会宣传林业,参与国际学术交往活动,建立省级林学会,推动成立台湾省林学会,先辈们不畏艰险为理想而奋斗着。从最初的黄河水文科考到现代“水土保持”概念的提出,林业科技事业有了起步与进展。可以说,早期学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为新中国林业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新生 开写新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设林垦部。林垦部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把林业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随之,有着30多年历史的林学会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1年2月,林垦部召开会议决定恢复重建新中国的林学会,并定名为中国林学会。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梁希先生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林业工作者有了自己的新家,梁希先生描绘的“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壮美画卷,成为林学会会员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目标。
借助新中国林业发展之势,中国林学会工作全面展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与外事工作等活动;学术期刊《林业科学》很快创刊;组织机构逐步调整、扩展,会员人数大幅增加……
更让人难忘的是,这个时期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会议,即1962年12月17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的学术年会。年会由张克侠理事长主持,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出席了会议。这次学术会后还整理出《对当前林业工作的几项建议》,以33名林业科学家和林业工作者的名义上报给中国科协、林业部、国家科委,并分别报送聂荣臻副总理和谭震林副总理。这份建议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对林业的重视,学会的地位得到提升。
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正当中国林学会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1966年6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国人民带进了一场长达10年的浩劫中。中国林学会被迫停止一切活动长达11年之久。
创新引领 奋发图强
1976年10月结束了“十年动乱”,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精神给中国林学会事业复兴带来了强大动力,国家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形势为中国林学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忘初心,把握机遇,奋发有为,中国林学会的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改革开放新时代是中国林学会自强不息的新历史,是中国林学会事业不断繁荣、壮大的新时期。
学术交流
求质量 创精品 打造品牌
以学术交流启迪创新思维,促进学科发展,引领林业科技发展方向,这是中国林学会着力主抓的重要工作。
1977年中国林学会在天津召开学术年会。这是“文革”后学会的第一次学术活动。以此为新起点,中国林学会拉开了以学术交流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序幕。
中国林业学术大会是中国林学会的品牌学术活动,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促进学术交流、启迪创新思维、推动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16年起,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由原来的4年一次改为1年一次。
中国林学会除重点抓好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外,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现代林业发展高层论坛、森林科学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也不断创新学术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模式,力图向“精品化”和“品牌化”迈进,不断提升了学术活动的质量和吸引力。并且,学会每年都要围绕林业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开展几十项学术研讨活动,启迪创新思维。学术活动形成了总会与分会及省级林学会相互支持、协同配合的学术活动体系,而且,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都紧紧围绕林业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使学会的学术活动成为有源之水,焕发出旺盛的活力。
科普活动
形式新 受众广 形成体系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和生态意识,中国林学会把此当成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多年来,学会科普工作成效卓著。
学会每年都会举办青少年林学夏令营,利用植树节、湿地日、科技周,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专家咨询活动。此类活动累计开展超过200次,直接受益公众近1亿人次。学会还以林业科普“六进”(进村屯、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进军营)活动为抓手,开展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学会制定了《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创建与管理办法》《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建设标准》,截至目前,由中国林学会命名的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达110个,由中国林学会推荐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达14家。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已经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林业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
科普工作要寻找新突破,这是中国林学会近年来一直探求的新课题。学会组织开展了科普服务林改试点活动,在辽宁宽甸、浙江龙泉、陕西蓝田建立示范点,组建“林改科普服务站”和各种类型的林改科普服务队,利用项目示范带动村民学知识、学技术,不断引导农民理性追求科学与文明,在更广泛的领域向落后与愚昧宣战。这一试点工作创新了科普工作的形式与内容。
目前,中国林学会的科普工作基本形成了组织比较完善、学科分布广泛、覆盖全国的群众性科普工作组织网络体系。
决策咨询
献计策 建智库 提升能力
服务好林业中心工作是中国林学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多年来,中国林学会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工作,不断探索与创新决策咨询工作新模式。
选择林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依据,这是中国林学会着力为之的事情。学会先后组织开展了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木材安全问题等专家考察和调研,提出了多项专家建议,组织专家完成了多项专题报告,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
为了让决策咨询工作成为一种常态,2014年,中国林学会专门创办《林业专家建议》专刊,定期反映国家林业局的中心工作和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林业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既有关于林业智力体系、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宏观政策的建议,也有古树名木保护等技术问题的具体建议,每一期专刊都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启动中国林业智库建设,这是中国林学会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的一项战略举措。智库建设从2014年底启动,到2020年,林学会要建成现代化的、国内一流的高端新型林业智库,为中国林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合作交流
连国际 牵两岸 深入拓展
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林业学术团体,中国林学会积极作为,在林业国际与两岸合作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会按照国家林业局积极支持和鼓励学会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学会在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代表国家林业NGO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大力宣传我国林业的相关精神,不断加大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杨树委员会的会员,学会积极参加其活动,提交议案,不断展现中国林业的重要性。此外,与IUFRO、TNC、UNEP、WWF等近10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联系。
学会还积极与国外相关林业机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大多边、双边及两岸合作与交流,与美国林学会、加拿大林学会、澳大利亚林学会、新西兰林学会、台湾中华林学会、奥地利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近30个国(境)林学会、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联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会推动的国际合作项目“天然林示范区栎类经营示范项目”的开展,为促进中国的栎类经营发挥着积极作用。
“森林科学论坛”是中国林学会于2010年创建的国际交流平台。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该论坛已成为世界林业科技人员交流信息、启发思想的场所,也是全球林业同行寻求合作、传播友谊的平台。
人才培养
多奖项 广举荐 人才辈出
人才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林业最大的学术团体,中国林学会把大力培养人才当成了学会的重要职能。
从1978年天津年会倡议设置中国林学会基金奖,到后来设立劲松奖、陈嵘奖、梁希纪念基金及梁希奖、表彰从事林业工作50年以上科技工作者等,学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奖励机制。
2003年12月成立梁希科技教育基金是学会进行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手笔。经过多年努力,梁希奖基金已达1000余万元,2004年经科技部批准,学会设立梁希科学技术奖,下设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梁希科普奖、梁希优秀学子奖、梁希青年论文奖4个奖项。可以说,中国林学会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技奖励体系。
2013年,中国林学会制定了《领军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在院士候选人推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推荐、实施青年托举工程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列。特别是青年托举工程大力扶持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为林业科技高水平创新团队选拔并培养了年轻的领军人才和重要的后备力量。
中国林学会在培养人才工作中积极作为,不断创新,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林业科技进步和人才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期刊
求质量 高水准 争光载誉
《林业科学》经过60年的稳步发展,不仅成为中国林业学术第一刊,而且在全国科技期刊中也稳居核心期刊的地位。
作为林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林业科学》以刊发原创论文、引领林业科技创新为己任,积极关注国家林业建设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刊发论文“唯质是视,量质录用”,保持了它一以贯之的学术权威性与高质量水准。
正是这种对品质的追求,《林业科学》获得了诸多荣誉:多次获得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在1999年、2002年和2005年举办的3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林业科学》蝉联第一届、第二届最高奖——“国家期刊奖”,名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科技期刊类)第一位;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的15次评选中14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获得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2016年被《工程索引》(EI)收录,成为我国目前唯一被EI收录的林业类科技期刊,随后,又被当今世界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数据库收录。2016年,《林业科学》在中国知网下载量为16万篇次,海内外机构用户数达3682个。
创新助力
探模式 建平台 卓有成效
林学百年,创新引领。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国家主体战略时,推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驱动企业科技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中国林学会的重要使命。
作为中国科协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单位,2015年,中国林学会在宁波市科协的支持下,依托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成立宁波服务站。建站后,在实施林业乡土专家计划、对接基层攻克生产技术难题、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宁波服务站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中国科协、国家林业局、宁波市政府等有关单位领导的高度肯定。特别是在2017年4月13日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总结经验交流会上,宁波服务站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肯定,成为全国各学会实施创新驱动工程的典范。
学会除建立宁波服务站外,还在山东日照建立了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在贵州丹寨,内蒙古清水河,江西赣州,福建福州、漳州、南平、莆田,黑龙江大兴安岭等地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积极进行企会合作地会合作,推进成果转化应用,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有力推动了地方企业创新和经济的发展。
励精图治 再谱新篇
一百年继往开来,一百年砥砺前行。
从最初的中华森林会到中华林学会,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林学会,虽曾因社会变动历经波折,几易其名,但中国林学会为振兴祖国林业奋斗的主要宗旨和学会会员执著追求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在一代代林业人薪火相传、孜孜不倦的艰苦奋斗下,中国林学会如今成为我国林业界学科最齐全、专业最广泛、会员覆盖面最广、组织体系最完善,在国内外林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重要社会团体。
历史与未来在此刻交汇。百年华诞是学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这一崇高使命面前,走过百年的中国林学会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勇攀高峰,按照第十一届理事会提出的“继承、创新、改革、服务”的要求,谱写新一轮跨越腾飞的壮丽篇章。
本文来源: 林业网
04.05.2017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