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厘米带刺金属链儿呛入2岁孩子气管后被取出
9厘米长的带“刺”金属链儿呛入2岁孩子气管,危在旦夕,被紧急转至北京儿童医院,8月25日晚,医院相关科室紧急响应,充分准备,密切配合,迅速手术,半小时后将异物成功取出。
2岁以前的孩子吞异物后急救示意图
2岁以后的孩子吞异物后急救示意图
中新北京网8月28日电(余易安 李凯菲)“医生,快救救我们家孩子吧!”8月25日晚,正准备下小夜班的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张杰又被一例急症病人给喊了回来。
躺在妈妈怀里的2岁女孩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呼吸极度困难,一直哭闹,因气管异物在当地医院抢救失败后转入北京儿童医院。此时,距异物呛入已过去了24个小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气管异物是儿科的急症,可以造成儿童的突然死亡。在我国,1岁以内的意外死亡病例中,40%是由于呼吸道异物所致。在北京儿童医院,每年接诊类似病人约700例。
张杰团队迅速询问详细病情并在脑海中设计手术方案,可当孩子的母亲拿出当地医院X光片检查结果,和一截尚未被吞食的异物残留物时,医生们惊住了:呛进孩子气管里的不是花生、笔帽、图钉、果冻这类小物件儿,而是母亲衣服上一根可能超过8厘米长的带坠金属链饰品,每一片坠饰都好像一把刺刀,尖而且硬,卡在两岁孩子直径仅有4毫米的气管里。
进一步的CT检查结果显示,原本位于右侧气管的异物移动了,“骑”到了隆突位置,更难取了。张杰带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团队讨论后,迅速确定了三个手术方案:先尝试气管镜取出,伤害最小;气管镜行不通,马上做气管切开;还不行,就只能开胸了。
手术室里,麻醉科医生、胸外科医生全部准备到位。手术台旁,放满了三套方案所需的全部“准备包”,包括气管切开工具、开胸手术工具等。
气管镜下,异物清晰地卡在了隆突位置,但因镜下视野有限,很难判断堆扎在下面的异物状况。如术前所料,用钳子去夹,尽管力度很大,依然难以取出,尝试了几分钟后,主刀的张杰果断改行气管切开。
在颈部中段做了气管切开,然后从这里下钳,顺利找到了异物,捏住,将异物缓慢而果断地提起,出来了!可是,不对,链条很短,里面还有。张杰深吸一口气,继续操作。很幸运,在成功将一个尖刺从气管后壁上拔出来后,剩余的金属链也被顺利地提了上来。“看到了,看到了!”张杰边说边用镊子将异物小心翼翼地夹了出来。伴随着金属链落在托盘里的“咣当”声,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然而,手术并未结束,为探查并修补孩子破损的气管,尽量避免并发症,张杰又继续第三次下气管镜。整整40分钟左右,手术顺利完成,大伙儿才长舒了一口气。
“真是个奇葩而棘手的气管异物!”张杰感叹,通常,一旦异物卡住气管,导致无法呼吸,就会引发窒息,窒息五分钟就会脑死亡。可这孩子气管中的异物,因为形态特殊,尖刺虽然容易插进气管壁上,但也给气管留下了一些小缝隙,才不至于让孩子马上窒息,也给医生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尖刺插进了气管壁,格外难以取出,更增加了手术难度。
事实上,术前的三套方案中,因为异物位置在气管靠上位置,依靠胸外科行开胸手术取出难度也是极大的,这也就意味着,前两种手术方案务必争取成功,否则手术将更加棘手。
“术后,麻醉科同事的一句话也挺让我后怕的”,张杰说,手术中,孩子的血氧浓度最低在70%左右,正常人的血氧浓度应该在95%左右,如果低于60%就有生命危险。遇到疑难病例和手术,多学科配合,是北京儿童医院的一个传统。除了“必须取出来”的信念和多科配合,张杰说,充分的术前预估、讨论、准备和术中的信任和默契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术后,患儿被送进了ICU病房,各项生命指征平稳,现已撤离呼吸机,转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预计一周左右出院。
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提醒广大家长,气管异物虽然凶险,但完全可防。带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穿戴有配饰的衣物、项链、手链、耳钉等,并细心看管,减少孩子接触可吞食异物的风险。来自亲人身上的饰品,可能会让孩子更加熟悉、安全和感兴趣,从而增加意外发生的可能。
此外,3岁以下臼齿尚未萌出的孩子,不应接触花生、瓜子、豆类及其它带核的食物。如果一定要吃,可碾碎做成糊状。孩子如果自己非要吃,建议让孩子安安静静一口一口慢慢吃,不要乱跑乱跳,以免跌倒时将食物吸入。进食过程中,不可惊吓、逗乐或责骂孩子,以免其大哭大笑而误吸。要教育孩子改掉口含笔帽、哨及小玩具等坏习惯。对于孩子可能吸入或吞下的物品,都不应作为玩具。危重及昏迷病人进食时,应特别注意,以防误吸。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吞食异物,要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2岁以前的孩子,要让患儿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拍打其背部把食物吐出来。拍打要有节奏,力度要大一点。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站在其身后抱住孩子,两手折叠向其腹部使劲有节奏地向上顶压,让肺内空气把气管异物冲出来。
但即便如此,能自救过来的病例依然很少,还需赶紧前往具备该病治疗技术和经验的大医院就诊。(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