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郑渊洁一张39岁存折仍可取款
本报记者 孙奇茹
埋下一个时光胶囊,里面装着一个QQ号、一个手机号、一张存折,40年后开启,QQ号和手机号或许早已注销或被他人使用,而存折却还能如数将钱取出。
这并非电影里的奇幻情节,而是发生在上个周末的真实故事。上周六,有“童话大王”之称的作家郑渊洁在微博上贴出了一张39岁的老存折,并求助该如何取出。最终,这张落款为“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的老存折,在工商银行那里找到了“家”。
原来,郑渊洁曾在1976年6月17日办理过一笔存款,并郑重地把存折夹在了日记本里。随着时间流逝,存折被逐渐遗忘,开始了一段跨越世纪的“尘封”历程,直到上周六被主人从日记本中翻出。
细看这张堪称文物的存折,白色底色的存折已经泛黄发皱,还有些不知水渍还是油渍的印迹,封面上红色的“活期储蓄存折”,右下角落款“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翻开首页,存折上还印着一列并不长的数字账号,和水笔写下的开户人签名,右下角盖着“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太平庄储蓄所”的印章。除了银行业务所需的内容,存折背面还印着一段颇具70年代气息的话:“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积极参加储蓄,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戏剧性的是,遍寻中国人民银行的30多个分支机构,并没有一个叫“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的。不得已,存折主人将这个难题发到网上。
“古董”存折魅力不小,无数网友在微博下留言出主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被吸引而来,留言支招:“中国人民银行原来的个人业务,应该在80年代工商银行分立时划到工行了,郑老师可问问工行。”
很快,工商银行前来“认领”了这张存折。“这事儿真得问我们。”工行官方微博解释,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
给存折找到“老家”,事情并没有结束。
“存了这么多年,管理费都比本金高了吧?”“估计钱取不出来,不让你倒贴管理费都是好的。”网友们的好奇心十分强烈。而对于想要支取存折内存款的主人来说,这些问题也着实没法忽略。
根据存折相对应的账号,工行北京分行开始了寻找这张“休眠户”存折保存地的工作。很快,工行北太平庄支行行长联系郑渊洁并告诉他一个喜讯,这个“休眠”多年的存折可以支取。原来,“休眠户”的原始单据现在都保存在远郊区万无一失的地方,如果要取这笔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由专人去找到这个存折的原始单据,然后再支取账户余额。
而对于网友“取不到钱还要倒贴管理费”的推测,这份老存单也幸运逃脱,因为39年前银行并未有小额账户管理费的设置。
最终,考虑到存折本身的纪念收藏价值以及支取所耗费的人力,郑渊洁并没有支取这笔存款。
故事结束了,人们被这张“古董”存折牵出的好奇并未结束。
存39年都不需要管理费,那是不是随便开设一张存折,存点儿钱进去,三四十年后,只要存折还在,就能把存折里的钱原封不动“复活”?记者采访后发现,答案是否定的。
据了解,工行从2006年6月21日开始执行小额账户管理费,对于日均余额不到300元的账户归类为小额账户,每季度收取3元的管理费,余额扣完后,账户进入单独管理,一年半后自动销户。
也就是说,假设有人在2006年7月存入240元,20年后,这本存折上的余额将因每个季度收取的小额账户管理费被扣光,并在一年半后被销户。
为了避免存折上的钱长期“休眠”带来的管理费,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市民,长期不用的存折、银行卡最好尽早将余额取出并销户。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