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公园,让绿色山林释放独特的味道
北京市面积达1.6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2%。如何在保护好山区的生态公益林的同时,让这些森林资源释放更多的能量?北京市怀柔区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项目示范区在圣泉山山野公园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这种尝试,让置身其中的游客品尝到森林的别样味道。
圣泉山山野公园是北京市首批森林健康经营示范项目之一,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项目示范区内。山野公园对“山趣、花趣、林趣、野趣、石趣”进行了巧妙融合和创新,更好地发挥了森林资源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森林游憩的多重综合功能,提升了北京市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林业生态建设对首都经济、社会、人居等方面生态服务价值,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富裕了山区农民,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农民投身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圣泉山山野公园占地面积170.26公顷。为打造乔灌草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怀柔区园林绿化局在森林经营抚育管护的基础上,在抚育后的林间空地、林隙和岩石区引种了北京林业大学培育的地被植物,打造出融合“山趣、花趣、林趣、野趣、石趣”为一体的栈道景观、林中岩石园、花海观景台和边坡景观。此外,园内长达3090米的栈道还串联起园中的多处自然景观。
与其他公园的人工移石造景相比,山野公园更加突出天然的野趣。
通过实施“有石有植”的设计理念,圣泉山山野公园将山上的岩石、公益林与人工培育的灌木、花草进行了重新组合,为游客呈现出不同“味道”和“色彩”:春季,山韭、丝石竹、鸢尾、丛生福禄寿在山石间迎风摇曳;初夏,荆芥、肥皂草、百里香、夏菊在林下竞相绽放;秋季,太行菊、太行龙湫、金色穹庐等相互争艳。这些植物覆盖效果好,适应裸露岩石、土层瘠薄的环境,有保持水土、抑制扬尘、提高山林生态效益和山林景观效果的良好作用,满足了“人在林中游”和“人在画中走”的需求。
在圣泉山山野公园,石趣美景可谓比比皆是。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山野公园入口处的大面积裸露山岩已被栽种的太行菊所覆盖,灰白色岩石因此不会在阳光下显得突兀刺眼,太行菊的绿叶爬满了整块石头,宛如一块绿石与四周的林木交相映衬,更凸显了借石造景的苦心设计。
提到太行菊,山野公园在花趣的环节上也下了一番工夫。
山野公园选择的太行菊,是在地被菊和北京夏菊野化育种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抗逆性更强的新优菊花品种。这种菊花有固沙、景观、药用和茶用等功能。太行菊的株型低矮整齐、冠幅较大、覆盖效果良好,适应裸露岩石和土层瘠薄的生长环境,为山野公园的景观增色不少。
“山野公园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而附近的农民因为经营林下作物还能得到实惠,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怀柔区林业调查队队长朱晓清说。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当地农民每亩每年可采收200公斤无公害鲜菊花,可制成干菊约30公斤,仅此一项收益就超过8000元。菊花一次栽种后,可以有3年-5年的经济收益。
日后,游客在山野公园不仅可以赏绿林观山景,而且还可以品尝菊花茶和农民制作的菊花饼等,农民不出家门便可“靠山吃饭”。
为让山野公园发挥更多的功能,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们利用自己的周末及暑期的时间,在公园里打造出一条生态科普长廊。
山野公园沿路的标识牌,向游客介绍了植物中文名称、拉丁文学名,以及形态特点、经济和药用价值等,每个牌子上还附有相应的二维码,游客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录网络植物数据库,实时参与移动互联学习,获得了更多的相关信息。科普长廊沿途还设有巨幅展示板及生态导览图,通过这几种方法,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最新的森林文化信息。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晓旭说,生态科普长廊将生态旅游、生态文化能力建设与森林经营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三者相互促进,逐步形成一种全新模式,山野公园成为综合政产学研用的结合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给市民提供更大的生态享受的精神资源空间,山野公园还计划开展观鸟、摄影等活动,待条件成熟时,山野公园还将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等设施,为各种科研项目提供落地处。(h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