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京召开

20.09.2016  08:06

  中新北京网9月19日电(记者 尹力)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于9月19日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数据显示,1949年至2015年,中国累计登记麻风患者约51万,累计治愈者近40万例。截至2015年底,中国有麻风患者3200余例。 

  国际麻风大会是由国际麻风防治协会(ILA)、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抗麻风组织联合会(ILEP)联合主办,由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等单位承办的该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国际会议。 

  据了解,这是国际麻风大会第二次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是在1998年9月。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未竟事业,终止传播,预防残疾,促进融合”。本届大会邀来76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麻风学界代表,包括研究、防治及管理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技术人员、志愿者和麻风康复者进行交流与分享。 

  麻风在中国流行已久,曾是肆虐民众健康的“洪水猛兽”,对麻风的歧视、恐惧广泛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始终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致使麻风在建国前蔓延甚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麻风控制工作在“预防为主”的日常工作方针指引下,制定“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颁布了麻风防治工作政策、法规,立足国情,分阶段制订了麻风控制规划,积极开展病人发现和治疗工作,发现和治愈了大量患者。 

  会上发布数据显示,1949年至2015年,中国累计登记麻风患者约51万,累计治愈者近40万例。截至2015年底,中国有麻风患者3200余例,本年度全国新发登记患者678例。全国以县(市)为单位,患病率低于万分之一,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麻风不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目标。 

  据主办方介绍,目前中国部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麻风疫情仍较严重,当地民众对麻风的恐惧、对患者的歧视与偏见仍较普遍;防治工作缺乏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主要是依靠发现和治疗病人;新患者确诊的延迟期较长,2级畸残比较高,表明病例的早期发现丞待加强。与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对于麻风的基础研究还有相当差距,在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的应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开发和提高。 

  本次会议将持续至21日,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神经电生理学与影像技术在麻风学科中的应用研讨会,邀请巴西、荷兰、印度等国际知名专家,为中国学者主讲麻风神经电生理学基础与应用、麻风神经损害诊断新技术等。会议闭幕前,还将举办“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突出贡献奖、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