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农业人才论坛聚焦互联网+
本网讯 5月16日下午,第十三届中国农业人才论坛在东区食品学院报告厅举行。本届论坛以“新常态新未来——‘互联网+’:迈向三农新路径”为主题,聚焦互联网、助力三农发展新模式下的前景与挑战,探讨未来的农业人才成长与创新创业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信电学院教授汪懋华出席论坛并作报告。
汪懋华作出第一讲“‘互联网 +’的实践与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他解说了计算机产业迅速改革换代的崛起、移动通信和移动宽带正进入智能时代、计算机加速进入从数据共享信息共享转向服务共享的背景、原因、结果。演讲中,他一再强调“创客”一词,“我国的发展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他还鼓励大家走到农村一线去了解农业现代化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处长田有国就“中国农业的现状与未来”作出主题发言。他表示,要稳定,要改革,要发展,为民生认真做好“三农”工作。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农业新常态、中国农业未来的大背景、未来农业的目标任务进行深刻分析阐释,同时提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生态问题破坏、农业没效率农民没事干农村没生机等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方法。土地改革制度是核心,保障金融与工商资本是根本驱动力,他认为。在“互联网+”热潮下,“群雄并起,有很多很多的机会,一定要跟上潮流”,以此告诫新一代农业人才。
我校农学院沈佐锐教授结合他的实践经历分享了他做农业参加有机农业扶贫的心路历程和认知变化。“君子国”、“农业情怀”下的“浓情生活:‘互联网+’加什么?”主题带听众进入一个农业“4G革命”(绿色革命、基因革命、草根革命、情怀革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农业和“互联网+”下的农业新常态不同的利弊中分析了有机农业的原因、发展和未来。扶贫、生态与环境保护、对传统文化信仰情怀的关系层层深入,关切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民生问题。告诫广大从事农业工作者,不求名利搞农业,同时倡议推动创新创造价值,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农业大学的学生如何创业,因人而异”,他还说。
在嘉宾的经验分享环节中,企业代表农一网副董事长王兴林先生、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宝祝和从我校毕业的大学生创业代表北京安赛博技术有限公司销售及市场总监、合伙人王应海先后分别作了精彩演说。他们就“互联网+”与农资电商发展与未来、农业物联网集成应用解决方案、适用于农村的“互联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的主题讨论环节,嘉宾与现场观众的提问在轻松的欢笑声中展开。针对“‘互联网+’农业:挑战与突破、机遇与人才”,在场7位嘉宾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有信心,农村建设快到了,最终的还是靠人才”,面对学生提出的家乡建设问题,汪院士如是说。各位企业人士也表示,农业投资不能想着牟取暴利,农业电商是未来农业的趋势。去实践,走出实验室,走向企业、产业,“paper、science不是价值”,“团队精神”也备受推崇,学农人理当如此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求索未知。
在嘉宾精彩的讲说和与观众互动中,掌声不断,参与学生和校外观众被深深感染鼓舞着,思想交流的论坛会场氛围活跃。
新农联(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毕慧芳及野农优品CEO勾英达也参加此次论坛并参与互动环节。校内外各兄弟社团、学生组织代表,农研会新老会员也受邀参加。
背景资料:
中国农业人才论坛是由团中央青农部中国青年农民科技之家联合我校团委主办,我校农研会承办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自200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主题紧跟时代并与农业人才即大学生的使命息息相关,组织方根据主题邀请相关农业科学家、政府官员、社会学者、企业界人士、杰出农民等群体代表参加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和互动访谈。
责任编辑: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