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三农”传播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

28.10.2019  23:18

本网讯 10月26日,第三届“三农”传播高端论坛在我校东区新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本次论坛由全球修辞学会、国家传播学会、农村话语研究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承办,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今日头条协办。近百位致力于“三农”传播的学界、业界人士受邀出席论坛并进行相关讨论和分享。

 

论坛开幕式

 

校党委副书记宁秋娅出席大会并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宁秋娅出席大会并致辞,她指出,“三农”传播是蕴含着无穷魅力的领域,“三农”传播高端论坛是大家共同的平台,中国农业大学支持传播学科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开拓与创新,也真诚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新闻传播业界的朋友们参与到论坛中来,共同推动“三农”传播的研究与实践,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

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汝东教授

  开幕式上,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汝东教授强调,农业是国之根本、“三农”传播是国家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动员、国家建设和发展繁荣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教授从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出发,希望在学界同仁和业界同仁的智力支撑下,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能够为中国的“三农”传播体系建设做出更有创新性的工作。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总编辑黄霞指出,“三农”传播不仅可以为农民传递“三农”政策信息、实用技术、为农产品销售牵线搭桥,也为城里人带来了乡思和乡愁。我们需要融合发展,时刻坚守媒体的初心,让“三农”宣传的声音更响亮、美丽乡村的传播更久远。农业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处赵经平副处长总结了“三农”传播在实践中的问题,并希望学界、业界和政府部门共同推动“三农”传播的发展。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秀梅在致辞中感谢中国农业大学在对口支援中对塔大新闻传播学科的支持,呼吁各界深刻广泛的参与探讨“三农”传播问题,通过交叉学科的发展,为“三农”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的理论智慧和实践动力。

主题发言阶段,围绕“‘大国三农’:国家发展与乡村传播”的主题,多位学界、业界专家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维度,对“三农”传播的研究与实践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沈阳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周小普教授

农民日报总编室主任施维

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梳理了新中国建立七十年来“三农”传播的成就、问题、趋势与策略,指出发展“三农”传播不仅能引领学术理论和促进社会传播实践的发展,切合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建构中国乡村话语学、助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沈阳教授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农业帐号的发布内容,结合短视频平台赋权农民的案例,分析了细分化、专业化、生活化等特征是农业新媒体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更好帮助城市反哺农村,指出互联网下沉到农村市场,是“三农”传播发展的机遇。中国人民大学周小普教授以“民族志新闻在乡土报道领域的溯源与实践”为题,探讨了乡土新闻报道深度拓展的可能性。我校媒体传播系李红艳教授分析了在国家大力推动扶贫工作的政策背景下,伴随着新媒介在乡村社会中的扩散,贫困乡村的社会联系出现的新型关系形态。中国传媒大学王琴教授从“短视频传播中乡村女性图景”的角度阐述了新媒体在乡村女性传播中的作用。农民日报总编室施维主任以“三农”新闻报道为例,总结探讨了《农民日报》在主流舆论场传播“三农”好声音的传播实践。

分论坛讨论

26日下午,与会学者、专家在三个学术分论坛中分别就“政策传播与三农发展”、“乡村传播与社会变迁”、“媒介融合与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涉农媒体专业品牌重塑、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农业信息传播体系、县级融媒体建设、乡村信息减贫、乡村主体性表达、农业文化遗产传播、乡村空间的身体传播、农民工健康传播等研究领域新见迭出,反映了“三农”传播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开拓。在“三农”传播业界论坛中,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农民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新京报乡村频道、新浪农业频道、今日头条、果壳网等十余家媒体的业界专家,围绕大国崛起与“三农”传播发展主题,分别就国家发展与 “三农”传播实践七十年、融媒体发展与多元化“三农”传播创新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为推动“三农”传播研究与实践的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勇、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林涵出席了本次论坛。

大会合影

10月27日,参会专家、学者40余人参观考察了位于北京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的分享收获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