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审议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子女赡养包含精神慰藉

26.01.2015  14:01

    1月25日上午,《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提交市人代会审议,这是全国首份地方性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以及子女、政府、居委会等各方责任,明确将精神慰藉服务写入养老服务内容,且子女须履行精神慰藉义务。

          老龄事业经费须列入财政预算     条例草案:市区政府要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规划、按标准配置社区养老设施,扶持、引导、鼓励企业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制定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监管和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解读:九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     1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纪纲在向代表说明条例时透露,1990年,本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9年。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老年人数量已超过300万人,而且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天400人、每年15万人左右的规模增长,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人。     目前,居家养老是本市普遍的养老方式,有90%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6%在社区养老,4%入住养老机构。前两者合称居家养老,涉及老人290万人左右。     面对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以及庞大的养老需求,本市养老设施数量和专业护理人员呈现不足。“全市2014年建了102家城市养老照料中心,床位数量(包括正在改造)10.9万张,覆盖94个街道、乡镇118万老年人,2015年计划至少建40家。”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床位和人口比达到1:10,更多的老人将在家养老。他坦言,本市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推进和规范养老产业的发展。     市人大法制办法规二处王爱声表示,起草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就是要明确各方责任、权利、义务,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确立框架。依据草案描述,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基础,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     “依据草案,市、区政府要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规划、标准;市场和企业要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社区托老所和卫生站实现对老人的日常照顾,子女则应尽到赡养的义务。”王爱声说,养老产业既有公益性又要兼顾市场性,需要多方合作、推动。2015年,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还将研究制定老年人膳食标准、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标准等一系列条例配套措施。      子女有精神慰藉义务     条例草案:老年人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义务,承担相应社会服务的费用。     解读:老人更需精神慰藉     李先生的母亲已74岁高龄,独自在家居住。李先生希望将老母亲送进小区附近的养老院。养老院硬件条件都不错,老人挺满意,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每天陪着说说话?”李先生犯了难,只好放弃了把母亲送进养老院的想法。     很多老人都有李先生母亲这样的苦恼,他们生活无忧,就是孤单寂寞,缺少精神慰藉。此次提交市人代会审议的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不仅将精神慰藉列入子女应当履行的义务,还明确居家养老服务包含精神慰藉服务。     条例规定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有八种,包括用餐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家庭护理服务、紧急救援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其中,精神慰藉服务是指为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关怀访视、生活陪伴、情感交流、心理咨询、健康生活指导、不良情绪干预等服务。      新老小区均须设置养老设施     条例草案:新建小区养老设施应同步交付使用,老旧小区应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小区物业擅自改动养老设施功能和用途的,可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解读:擅改养老设施功能最高罚百万     据王爱声介绍,根据2006年6月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要求,居住人口5万人以下的社区,应按标准设置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托老所。如设置老年活动场站,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至250平方米。但实际中,新旧小区设置养老设施的情况并不理想,不少养老场所闲置或被占用。     依据草案,市和区县政府应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底考核,建立追责制度。“设置处罚和追责就是为了体现条例的法律严肃性,只有通过一定的硬性规定才能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市人大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履行职责或违法履行职责的政府工作人员将被追责。享受政府补贴或政策优惠措施的养老服务企业和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没有履行相应义务的,将被取消优惠措施,收回补贴,并记入信用系统。小区物业如擅自改动养老设施功能和用途,将被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老年人将有健康档案     条例草案:市卫生计生部门应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和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人力社保等部门应完善医保社区用药报销政策,为老年人在社区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提供方便。     解读:为老人用药提供方便     不管是在城区或农村,社区医院或卫生站只能给病人做简单治疗或提供普通药物,一些老年人需要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药品常出现买不到的情况。这使得不少老人不得不“舍近求远”去大中型医院看病。     “我们希望依托条例和后续跟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乡镇街道、社区医院、托老所三位一体,就近实现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王爱声说。     草案明确市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和流感疫苗接种,提供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展开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并为老年人提供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此外,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为辖区内的老年人上门服务。     此外,推进医养结合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向之一。目前本市400余家养老机构中,仅有30多家具备医保资质,另有100多家与周边医疗机构有合作关系。其余200多家养老机构仍只能提供单纯供养、托养功能。按照市民政局的计划,到2015年年底,本市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都要具备医疗条件,部分社区医疗中心将进驻养老机构,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失能老人养老将获政府补助     条例草案:市和区、县政府应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低收入、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     解读:居家养老有望引入商业保险     据王爱声介绍,低收入老人和失能老人是老年人中较为困难的群体,完善对该群体的养老保障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2014年拿到“养老助残卡”的老年人中,低收入老年人有近3万人。2015年,本市养老卡的申领门槛由过去的80岁降低到65岁,覆盖人群新增200万人,更多低收入的老年人将获得政府养老补助。     依据草案规定,市政府应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并对投保人给予适当补贴。王爱声表示,这是本市的一大创新,商业保险在资金保障、服务等方面具有及时、专业、长期的特点,能够有效补充政府、社会的相关“短板”。 编辑:alysa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
《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根据市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策体系的完善需要,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