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为“择校热”降温

26.02.2015  17:52

本报记者 胡兆燕
中国财经报网 2015-02-05 10:07:27

      对大城市那些学龄孩子的家长而言,“择校难”是他们共同面临的难题。不择校吧,怕耽误孩子的前途;择校吧,家长自己苦不堪言。于是,拼爹、天价学区房等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带来的是家长的无奈和社会教育的不公。
      教育部去年初出台的“就近入学”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这项政策要求,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要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今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要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一年过去了,这项政策实行得如何?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给出了答案: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的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7.9%,公办初中达95.4%。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全面开通,覆盖1.77亿名学生,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
      伴随着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的落地,疲于奔命的家长们渐渐从“花钱、考试入学、购买学区房”的激战中淡定下来,开始转为观望和谨慎博弈态度;教育界专家们则逐步把视线从动作频繁、马力十足的教育改革中收回,放在全国各地细化操作的措施上来。学区化、对口直升、九年一贯制等措施,如同一剂剂良药为“择校热”病体退烧。
      “就近入学”政策落地试点城市
      据记者了解,目前19个试点城市都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从目前各大城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划片方式,是各大城市采用得最多的小升初划片入学政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认为,在当前义务教育发展尚不均衡的现实条件下,应当逐步推进多校划片方式,义务教育入学范围应当由以往的以学校点状服务向学区片内多校划片方式过渡,要尽量避免把学校与住宅小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简单化地一一对应,毕竟在学校差距较大的现实条件下,简单化地一一对应势必会造成天然不公,从而引发社会与家长的不满。
      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如何统筹规划教育资源,合理划定招生片区,使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落地”,考验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智慧。
      从试点情况看,成都、青岛、南京、宁波、沈阳、重庆、济南等大城市均采取了类似的划片政策。济南市以“无缝隙覆盖”的原则划分学区,对全市49个新建、插建小区安排了相应学区;沈阳市延续此前社区生源摸底的工作方式,在招生阶段对片区生源摸底,确保按照划片就近入学;西安市规定,小升初严格坚持“单校划片,一个入口,对口直升,不得择校”的要求,做到学区服务范围全覆盖,无死角、无盲点……
      新政还提出对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政策,以彰显义务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质。多地启动了随迁子女登记制度,据了解,今年天津的小学招生中有两成为随迁子女,三亚对1289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进行电脑随机派位。
      教育部基教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制度设计,每个片区都应有优质学校,无论学生住在哪,都拥有基本平等的通过派位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从长远看,要通过均衡学校办学水平,使大家都愿意就近入学,不再为进不了优质学校而苦恼。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就近入学”破题
      和许多转型期的制度改革一样,对就近入学这道教育难题需要在公平与效率、顶层设计与实际操作、民生需求与发展全局之间探索。作为19个试点城市之一的首都北京,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行破题。
      北京市财政局教育事业处处长李红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市财政、教育等部门着眼于‘择校热’、‘减负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发挥统筹引领作用,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完善校舍修缮改造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不断调整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推出横向联合、纵向连贯的组合拳,重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推进改革。”据了解,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北京的主要举措。“教育集团”、“教育集群”、“优质资源带”……今年,北京16个区县都拿出了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措施,做大优质资源蛋糕。
      李红娜告诉记者,东城区在原有八大学区基础上,实施了建立深度联盟制。西城区推出了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的11个学区,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5个,涵盖69所中小学,重点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使全区中小学硬件设施达到均衡,通过集团化办学的辐射效应,大幅提升优质学位供给。例如,宏庙小学、实验一小前门分校回流报名的学生明显增多,家长们看好这两所学校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已成为北师大实验中学集团、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的成员校。
      此外,打通学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连贯布局,均衡配置生源,也是各区县重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另一个重要举措。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仅省去了家长们“小升初”选校派位的麻烦,而且有利于学生很快适应初中生活。二是大力推进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改革。2014年在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等城区迈出了突破性的步伐。如:西城区推出多所优质初中,对口10多所普通小学。从2015年起,有30%毕业生直升对应初中,以后逐年递增10%,直到2020年,100%的学生都对口直升相应优质初中。学区划片调整后出现可喜的学生“回流”现象,京籍生源数量迅速上升,受到家长们的认可。
      一位小学生家长对记者表示,北京市确实推出了一些让家长觉得实惠的政策,政府释放出的信号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不管孩子上了什么类型的小学,都会有进入优质初中或优质高中的机会。
      特权择校现象将无处遁形
      就近入学政策将使得长久以来违规择校现象无处遁形。曾有数据表明,“小升初”除却最常见的“电脑派位”外,“特长生”“推优生”“实验班”“条子生”“共建生”等五花八门的择校手段对于那些千方百计为子女的前程而奔波的家长们来说,更像是一场暗战。
      一位在北京西城某小学就读的学生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他的孩子在几年前上的小学,当年入学时颇费周折。他目前居住的是2009年买的的产权房,是学校划定属于片内的,和学校只有50米的距离,孩子一出生就落户此处。本以为妥妥做好准备,没料想第一批录取名单上居然没有孩子的名字,问学校回复说不知情。家长急出一身冷汗后四处奔波,最终托了无数关系好歹上了学。如果是按照当前的入学政策,应该不会费这么多周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专家熊丙奇认为,此次大力度进行教改就近入学,首先就是严格限制违规择校,其次就是限制优质学校和优质学生之间的“互选”,最后,就是要倒逼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实现。
      在择校的选择权被限制后,在好学区购买房子成了家长们保证子女进入好学校的“新攻略”。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表示,随着优质教育资源量上的扩大和空间分布上的扩散,会使得上好学校的机会大大增加,原有所谓“学区房”的意义将会发生变化。目前各区县也分别对学区片内的住房子女入学有相应的时限细则要求。

新银发时代 享品质生活--2019北京银发消费月正式启动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商务之窗
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第一批)正式发布
  今年是北京市开展生活性服务业行业标准宣贯工作的第4年,自2016年北京市商务局将相关行业236个标准规范分11个行业(业态)汇编成册以来,已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召开系列宣贯会93场,共1.商务之窗
“走进中东欧”经贸交流会成功举办
  为助力京津冀企业“走出去”,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