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高校高精尖创新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首批获得认证
10月23日上午,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启动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展览厅举行。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等北京市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及首批13个高精尖创新中心牵头高校负责人等出席大会,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是首批获得认证的13所中心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专程赶到会场,在会前与苟仲文书记等会谈。
启动会上,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指出,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定位的讲话精神,适应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复兴科学精神、释放“人”的创造力转变的一个新起点。他用四个字简要概述了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特点:“特(特区政策)、重(重点领域)、新(新政策、新举措和新平台)、通(打通中央高校、市属高校协同发展的通道,打通国际创新人才与国内创新资源融合的通道)”。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宣读了首批13个高精尖创新中心认定名单。苟仲文、隋振江等北京市领导为13个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举行了授牌仪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接受了授牌。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4所高校的领导分别代表各自所牵头的高精尖创新中心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以《释放理论创新活力 搭建实践创新平台》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吴付来副书记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定位和特点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北京“政治中心”建设;二是创新机制手段,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三是激发创新活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优秀人才高地;四是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基础文献的深入研究为基础,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为中心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平台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支撑。该中心对于加强和改进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首都稳定发展,具有十分迫切的实际需求和重大的理论价值。北京市将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按照项目建设周期给予支持,五年为一周期。
在中心筹建期间,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等领导多次听取中国人民大学申报筹备工作情况汇报,中国人民大学靳诺书记、陈雨露校长先后对筹建工作做出指示,校内多个部门对中心筹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给予大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谷曙光等参加启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