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同迎来大变化

22.02.2016  11:53

  没出“十五”就是年,在雨儿胡同里,老北京人都秉承着这个习俗,29号院的院门上贴着门神、门口挂着灯笼。这个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探访的小院,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静逸。院中倚墙放着的自行车,晾衣绳上的衣物,小厨房窗台上的白菜,处处都是老北京人生活中最平实的味道。

 讲述人:李旭钧

  “和我母亲谈话时,一直握着她的手

  走进居民李旭钧家,他快88岁的老母亲王云凤坐在正对电视的椅子上,就像两年前习总书记来到家里时那样。在当时留下的一张照片中,总书记握着老人的手,正和她聊天。因为年纪太大,老人已无法复述当时的场景,李旭钧把照片拿过来,靠近母亲的耳朵问:“您还记不记得这张照片啊?”老人立刻笑着点头(上图)。

  习总书记在和王云凤老人谈话时,一直握着她的手没有放开。怕老人听不清,习总书记每句话都说得很耐心。随行的工作人员拍下了这一场景。这张照片一直挂在家里最明显的位置。

  “没想到习总书记能到我们的平房院。当时的感觉真是‘直犯愣’。”李旭钧告诉记者,习总书记特别平易近人,就像一位亲切的老邻居。“我妈见家里来了客人,本来要站起来,但是习总书记过去拉住了我妈的手,没让老太太站起来。

  “习总书记问我妈‘以前在哪儿上班、退了休拿多少退休金、冬天用什么方式取暖’,还特意问老太太身体怎么样?上厕所离得远不远?”李旭钧告诉记者,母亲因有脑梗后遗症,说话很慢,总书记却一直听得很认真。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旭钧还记得这样一个小细节:当大家站起身来要走的时候,窗边的四只蝈蝈开始了热闹的“大合唱”。习近平特意走过去看了看,说:“这可是老北京的玩意儿啊!”一屋子人都笑了。

能改善居住环境,我们特别有盼头

  在胡同里土生土长的李旭钧今年55岁,一家人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老屋中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

  “我记得特别清楚,习总书记那天临走的时候问我家里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我对他说,希望能改善平房居民的居住环境。”习近平当时就询问同行的北京市领导在这方面有没有规划。“郭金龙书记说已经有了规划,会告诉老百姓。”当年的3月13日,东城区首次提出将以南锣鼓巷地区为试点,在3年至4年内完成胡同平房修缮改善工程,涉及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的一千余户居民,“我们都觉得特别高兴,特别有盼头儿,特别有心气儿!

 讲述人:庄宝

  “茶都沏好了,竟然忘了给总书记倒

  午后阳光正好,白云在蓝天中舒卷,李旭钧说,这样的好天气,他都会推着母亲到附近玉河岸边遛弯。刚出院门,就碰见了对面30号院的“发小儿”庄宝。

  两年前,习总书记也来到了庄宝家中。“这日子正变得越来越好。”庄宝说,“记得总书记来我家那天,雾霾真是特别严重。过了两年,还是2月份,你看看这天多棒!空气多新鲜!

  庄宝说,那天真不知道习总书记来,“家里是真没地儿,习总书记坐在沙发上,我们两口子坐在他身边,一间屋子半间炕,多来几个人屋里就没地儿了。

  庄宝手机里还存着老街坊们与总书记的合影。当时院里不少街坊都在门口等着,一位大姐问“总书记能和我们照张相吗?”习总书记很痛快地答应了,又折回头走到庄宝家门口,和大家拍了这张照片(左图)。记者看到,因为合影的人挺多,庄宝被挤到后面,只露了半个脸。但这并不是他最“遗憾”的地方。“忘了给总书记倒杯茶”这事儿让他一直无法释怀:“进屋喝杯茶,这是老北京人的待客之道。谁知我高兴得脑子一片空白,茶都沏好了,竟然忘了倒了。

两年之变  “胡同有了物业,环境变得更好

  两位老邻居边走边聊着走到了雨儿胡同西口的牌楼下,旁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前方居民区,去景区请绕行”,还有值守的保安对来往的三轮、摩的进行劝阻。“这两年我们胡同有了物业管理,胡同的环境变得特别好。

  说起以前的胡同生活,李旭钧和庄宝都用了“安静”这个词儿。“孩子们在胡同里玩弹球、滚铁环,老爷子在胡同里遛鸟。自行车经过,车铃一响在胡同里都有回声儿。”可前几年,道路两边停满了车,游商在胡同里和执法者玩起了“捉迷藏”,很多“三无”三轮拉着游客在胡同里穿行……安静的胡同生活一度被挤占的几乎没了空间。

  自从有了物业,胡同卫生有了专人及时清扫,东口西口都有人值守,居民再也不会受黑三轮、摩的和游商的打扰。“凡是胡同居民的车都发了车证,只有有车证的车才能开进胡同,停车秩序一下就好了,胡同也宽敞多了。

  “您还记得吗?咱小时候,这玉河是‘盖’在下面的,上面全是小平房。”一起长大的老街坊谈到这些年的变化总是感慨万千。随着南锣四条胡同的申请式搬迁,愿意搬走的居民可以住上楼房,愿意留下的老街坊能在改造后的平房院落里住得舒坦。“我们两家一个愿意留下,一个决定搬走,但我们都有信心,以后的好日子都是一样的。”(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王萍)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