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书店为每一位读者坚持

25.09.2017  23:16

  作为西城区为数不多的24小时书店,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开业两年多来已经成功吸引了一批粉丝。每天晚上十一二点,仍会有三五顾客在书店的阅读空间内读书品茗,享受幽静的夜生活。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说,雁翅楼店让都市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人们下班有了去处,未来将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在什刹海、大栅栏等地植入公共阅读空间和24小时书店。

  有一位读者  坚持就有意义

  来到中国书店雁翅楼店的时候,已经是昨晚9点多了。四张临窗的实木桌子四周,散坐着七八位看书的年轻人。而就在书店二楼,一位女营业员正在旧书区整理图书:“我叫洛飏,从雁翅楼店开店就在这工作,干这一行十年了。

  洛飏是个80后,毕业后就来到中国书店工作,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两年前调到刚刚开张的雁翅楼店,目前是一个二人小组的组长:“我们店加上经理一共13个人,俩人一组一共六个组,分大小班,我是大班组的,每个班十二个小时。一个白班,一个夜班,两天休息,就这么转。

  早班要求八点到岗,洛飏则坚持提前十五分钟到。来到店里,她就开始忙着跟上一个班的同事交接,点钱,把整钱零钱分好备用:“我主要负责收款,其他的事情也做,码书、上书、擦玻璃橱窗,都是基本功。

  “玻璃柜里是不同年代的碑帖,那边小黑板上的四种茶现在都有,还有瓶装饮料,您挑选好了图书后,可以直接在阅读区阅读。”洛飏始终保持着微笑,走到书店不同的区域,都能第一时间做出讲解。

  在二层的旧书区,当被问道如何收购旧书,洛飏随即就报出了书店收购旧书的流程:“我们会根据书的品相、定价和市场需求进行收购和销售。

  “上夜班很辛苦,你困不困?晚上有时候读者少,这么坚持有意义吗?”听到这样的问题,洛飏没有犹豫:“困,但是只要是在岗位上,只要店里有一位读者,我就能坚持,只要顾客满意了,我们的坚持就有意义。

  从未忘初心  工作成就感无可替代

  尽管是女孩子,洛飏却从不喊累,两层的书店,几千册图书,洛飏都会赶在开门前把它们收拾好,等待顾客的光临:“有时候早上五六点钟就会有遛早的老人进店看书,他们一般喜欢绘画、养生等书籍。七八点钟的时候,有粗心的小学生到书店买文具,午饭后,则会有白领来到店里,翻翻时尚类书籍,而每到华灯初上和夜半时分,公共阅读区则会出现备考的学生、休闲的老人和享受阅读的年轻人。

  工作如此辛苦,支持营业员们一直坚持的就是为读者服务后的成就感,用洛飏的话说,那种感觉是钱无法代替的:“很多读者来这里都是奔着某一本书,或者某一类书,一旦这本书版本繁多,就需要营业员做讲解,做推荐,我们的工作离文化最近。

  有一次,一位读者拿着同一本书的精装本和平装本犯了难。看到这个情况,洛飏主动解释道:“精装的是全注解全翻译的,有一定收藏价值,但是如果频繁翻阅容易破损,如果您要是放手头看,就买平装的。”不仅如此,经过十年的锻炼,洛飏甚至能够对一些连环画、旧书进行断代:“有本《通志堂集》,说是清代的,但是我一看像翻刻的,就直接告诉读者了,并且请来店里老师傅给把关,碰到喜欢连环画的小朋友,我也能告诉他们哪个版本,谁画的是最好的。

  尽管每月的工资不到5000元,洛飏和同事们仍旧一往无前地坚持着:“以前我不是很喜欢看三国,但是为了把业务能力提上来,我有时间就研究,慢慢的自己开始涉猎一些东西,这几年,我的学识、见识和业务水平都有很大进步,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每次给读者推荐书籍后,我都特别自豪。

  带娃逛书店  顾客为24小时书店点赞

  在书店的公共阅读空间,一位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小女孩手捧一本儿童版的《中庸》,男孩手里是《大学》,母亲则拿起一本建筑方面的专著看得津津有味,一旁的工作人员说,这娘仨从六点多就来了,已经看了将近三个小时的书。

  “我儿子十岁,姑娘八岁,今天第一次带他们来这买书、看书,要不是明天要上学,他们还不想走呢。”祝女士对记者说。

  原来,这位祝女士是一位教师,两个多月前乔迁新居,在一次遛弯时发现了雁翅楼的中国书店:“24小时营业太好了,以前我们都去新华书店,但是一般七八点就关门了,孩子们还没看够呢。

  此外,看着书店内分门别类的古典文学、各类专著,祝女士又竖起了大拇指:“现在很多图书城、书店都摆放了太多畅销书,这对于很多目的性强的读者来说就会造成障碍,想要的书版本不够全,找起来费劲。

  拎着选好的二十多本书,祝女士笑着说,等十一的时候,一定要找一天来雁翅楼店看个通宵:“在这个地段能有这样的阅读空间,不点赞还等什么。

  留住京味儿  着重展示北京历史文化

  中国书店雁翅楼店位于地安门东大街与西大街交会处,与什刹海仅一街之隔,2015年7月20日开张。西侧一层为大众图书的陈列销售区,涵盖古籍、文史、艺术、社科、传统国学等图书类别,经营项目还涉及文房四宝、工艺品等,同时提供中国书店特有的古籍修复、古旧书收售等服务。

  开24小时书店,阅读休闲区肯定少不了。该区域同样设在一层,四张实木桌子临窗,每张桌子还配有四把椅子。扶梯而上,雁翅楼西侧二层为综合展示区,设置为开架阅读形式,按组分有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图书,既有精选新书供读者翻阅,也有线装古籍供读者欣赏。

  除阅读区外,二层还设有小型讲座区、签名售书区、传统文化教学区等,在这里经常开办古籍展览、文化讲堂、读书会、研讨会等文化活动。

  此外,为宣传、恢复老北京文化传统,店内还利用空间合理布局,配合老照片、旧地图、名人手迹等,着重展示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

  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书店开通无线网络服务,并依托中国书店及北京发行集团的资源优势,举办线上阅读和现场订购活动。如今,四五十种介绍北京的图书,摆放在正对店门最显眼的位置,游客一进来就能看到。

  从开业到现在,短短两年多,雁翅楼店总销售额为387.8万元,共有5万人次购书,日均销售额为5000多元,接待读者已达50万人次。

  马上就访

        推进“地标性”阅读空间

        西城文委主任孙劲松对于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在推动百姓夜生活上的功绩赞不绝口:“雁翅楼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六百多年前它拱卫着皇城,如今则是不可忽视的地标建筑,阅读场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西城区和中国书店恰恰抓住了这个切入点,在这里开辟了一方净土。

        孙劲松说,雁翅楼店不仅给了人们在北京中轴线地标上体味静文化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很多人对阅读的兴趣:“没有24小时书店和阅读空间的时候,想要读都没地方,雁翅楼的存在恰恰是一种选择,一旦人们知道了这个地方,就有可能来尝试,他们茶余饭后,乃至夜生活的方式就有可能发生本质的改变,这就是我们要引导的。

        在孙劲松看来,这种做法也是帮助单一实体书店向复合型阅读空间转型的一大途径。不久后,《加强阅读推广 建设书香西城》的意见即将出台:“并不是说每一个书店、阅读空间都要变成24小时的,要看群众的需求而定,但是我们已经筹划在什刹海、大栅栏、天桥等地植入适合各地情况的阅读空间和连锁书店,如果推广顺利,还会考虑在北京坊等地尝试‘page  one’书店,并且逐步延长营业时间,向24小时书店靠拢。”孙劲松说。

        针对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现状,孙劲松直言将对24小时书店和公共阅读空间进行考评,实行量化评分,最终以奖励的方式取代单纯补贴:“比如说服务群众的人次,营业时间以及每年举办多少次公益读书活动,都会纳入考评体系,通过计算折合成分数,合格的给基本补贴,优秀的重点奖励,简而言之,我们注重的是效能。

        对于洛飏“有一个人就有意义”的说法,孙劲松十分赞同。他表示,实体书店升级转型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我们要集中更多的社会力量,把那些有情怀,有意愿的企业都调动起来,进一步延展公共服务的效能,从而让那些坚持的人有尊严,为他们的坚持提供支持,也让人民的文化生活有品质。”(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张骜)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