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广外莲花河边展才艺 通州西集花会切磋忙

02.02.2016  10:28

  昨天,市文联组织民间艺术家在通州西集镇文化民俗庙会传授剪纸。记者 方非摄

  昨天,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举行“过小年”活动。记者 吴镝摄

  昨天,在海淀苏家坨镇柳林村举办的小年民俗活动暨海淀区第七届文明市民艺术节现场,村民们和慕名前来的游人品尝热腾腾的饺子。记者 饶强摄

  记者 李洋 通讯员 张晓姣

  昨天是农历腊月廿三,也就是小年。从这一天起,春节大幕就徐徐拉开,挡不住的喜庆盈满家家户户,欢乐的气氛在北京城乡各个社区弥漫开来。

   西城广外:莲花河边展才艺

  一大早,莲花河边,西城区广外街道的红莲文体广场就热闹非凡,广外街道第七届“品民俗 过大年”活动登场。露天小舞台在200多盏红灯笼的点缀下,喜气洋洋。十多个社区选送的居民原创文艺节目一个接一个登台。舞台两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摊位和居民原创手工作品摊位一字排开。

  凑到摊位跟前一瞧,嘿,广外街道居民真是多才多艺。车站西街社区手工班的十多位学员,把她们制作的布贴画、丝带绣、中国结、丝网花都拿了出来,一个多小时就收获了近300元。中新佳园社区的居民拿来的是用串珠做成的小灯笼、笔筒、储物盒,色彩艳丽,实用又好看。马中里社区的原创作品更雅致些,一位17岁高中生以丹青绘制灯笼,送来徐徐春意。“年年都画灯笼,却是第一次拿出来参加社区活动展卖。”孩子的妈妈说,女儿还喜欢画扇面,每逢春节前夕,都会绘制很多灯笼和扇面,赠予亲朋。

  大家都说图个乐和,能有个平台展示才艺,才是最让他们高兴的。“打2010年起,我们逐渐养成了习惯,每到小年就来参加社区活动,今年的活动格外多,有点看不过来了。”居民刘女士说。她沿着莲花河景观大道走过来,一路看见锣鼓秧歌表演、铫期门神文化展,还有书画创作、猜灯谜,“听说明天还有一天,我得和孩子说说,出来走走,多参加参加活动。

   朝阳东坝:文化大院打面仓

  14时整,位于朝阳区东坝乡的群生文化大院里锣鼓喧天,4头“金陵祖狮”上下腾跃,赤膊上阵的表演者耍起了中幡,飞叉伴着哗啦作响的银铃展现出“火云飞叉”绝技……朝阳区文化馆和该区多个文化大院的当家人携起手来,为东坝乡居民带来一个火热的小年。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民俗美食专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蜜供姜”的第五代传人姜波,一边给村民讲着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节俗,一边带着村民现场做起了老北京美食“打面仓”。打面仓是一种以糯米面团为主料的小吃。姜波把事先准备好的糯米面团放在炒勺里,村民们一起上阵,纷纷拿起平时做菜时用的铲子和勺子,不停敲打面团。没多久,糯米越来越粘,越来越发。姜波介绍,这象征新年财运,而面仓寄语来年五谷丰登,打好的面团沾上芝麻,也隐含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兆头。

  吃过面仓之后,经典民乐演奏《喜洋洋》、群口快板《文化大院一枝花》以及耍大刀、掷石锁等表演纷纷登场。来自全盛文化大院的当家人表演的拉硬功,让人叹为观止。

   通州西集:民间花会切磋忙

  15时,通州区西集镇的锣鼓响起来。镇企业发展中心大院里,北京民间花会的领头人、著名前引赵宝琪,率领义振旗缘太少狮会的29位会员,舞起了狮子。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太少狮会,留存至今的狮头重60余斤,舞狮人使出浑身气力,走方转圆,进有招、退有式,将两只狮子舞得是威武雄壮、气派堂堂。太少狮会还邀请两位村民为狮子点睛,共同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狮子舞罢,小车会也来了次集体亮相。大灰店小车会、吕家湾小车会、老庄户小车会、上坡小车会……西集镇很多村庄都有自己的小车会,近200位中年人和年轻人正在传承着这古老的表演形式。表演中,无论是看的还是演的,劳累了一年的人们都获得了由内而外的放松。

  更热闹的是,市文联的书法家、美术家、民俗家等70余人,也来到西集和村民一起迎小年,搞轻型文化庙会。室外的表演一结束,大家就一起涌入庙会的室内现场,包头剪纸、陕西剪纸、河北剪纸、京派剪纸等流派的10位民间艺术家的摊位前,瞬间挤满村民。只见艺术家们手中的剪刀翻飞,不一会儿就剪出象征喜庆吉祥的窗花。村民们把作品捧在手里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中国结艺术家也现场展示了“绝活”,六段绳结和六颗转珠交替相连,组成红绳手链,送给属猴的村民,祝愿他们“六六大顺,幸福安康”。

      (原标题:小年喜气盈门 文化活动遍城乡)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