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今年试点“组团”

06.02.2018  18:02

  今年4月25日是东城区龙潭街道首推的“小巷管家”诞生一周年的日子。北京晨报记者昨天获悉,龙潭街道今年将进行“小巷管家团”的试点工作,实现管家团和居民集体决策、集体办事、共同研究,大家为社区共同努力。

  119名龙潭居民当上“小巷管家

  昨天,龙潭街道为辛勤工作的“小巷管家”举办了一场新春联谊,“小巷管家”自编自演了多个节目,展现了他们的工作日常。龙潭街道工委副书记薛洪峰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截至目前,龙潭街道已经招募了149名“小巷管家”,其中居民管家119人,地区单位30人,共有党员79人。

  “小巷管家”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信任,而且拥有了“多重身份”:是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的“调解员”,也是政府工作、百姓民生上传下达的“信息员”。“小巷管家”作为龙潭街道党建的品牌项目,在全区得到了认可和推广。截至目前,龙潭街道“小巷管家”共巡访36398小时,随手解决5大类6293件事项。

  居民身边事“管家团”集体决策

  薛洪峰说,“小巷管家”到今年4月25日将满一岁。在这一年中,从街道、社区到每个“小巷管家”,都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和有效的工作办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旧小区的‘巷’,其实就是楼与楼之间的一个百十米长的过道儿,临时赶上这个“小巷管家”生病了或者家里有事儿,就没人管了。”而街道社区和“小巷管家”面对面征求意见的时候,有时说着说着就容易往个人的问题上“跑偏”,“比如开始还说的是大家的问题,后来就拐到‘我们家楼前的树杈得锯锯了,挡我们家阳光了。’

  薛洪峰说,今年,街道范围内将试点“小巷管家团”,正在对相关社区进行考察调研。目前的想法是,可以将几条小巷划为一个小区域,三四个“小巷管家”形成一个“管家团”。这样,万一哪个管家生病了或者家里有事无法工作,团里别的管家就可以帮忙,避免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尴尬。

  同时,就这个区域怎么建设,怎么管理,管家团成员要共同商议,有效地把自己生活的小区域统筹起来。街道对区域环境等方面进行整治时,可以先由管家团传达给居民征求意见,居民的建设性意见,也可以由管家团带上来,这样就比一个管家更能代表广大居民。“‘小巷管家团’就是要形成集体决策、集体办事、共同研究,大家为社区共同努力的局面。”

  引导“小巷管家”转型社区自治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小巷管家团”成立后,街道将考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按照项目让管家团来为居民办事,街道将为管家团对接专业团队进行专业指导,把过去“小巷管家”的环境维护等职责,更多地向自治引申。“以前‘小巷管家’巡视时,就是看到宠物粪便捡起来,共享单车停放乱了来搬一搬,负责区域内发现违建上报等等。今年,街道将引导‘小巷管家团’和‘小巷管家’更多地‘转型’到社区自治,从表面的环境治理上升到关注社区建设、邻里和谐等方面。

  薛洪峰说,今年,街道计划按照不同的地域特点,选取五个区域正式试点“小巷管家团”,其中包括火桥北里、夕照寺等,涉及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街道不会过多干预管家团的成立和团长的推选,完全由居民、“小巷管家”推选出大家认可的“团长”。“管家团”成立完全要因地制宜,团长也必须要居民认可。“组成管家团,首先这几个管家要住得近、脾气秉性要‘投缘’;团长要身体好、有时间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操心,要热心、有组织力,要成为大家认可的‘群众领袖’。

  (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王萍)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