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翟小宁、杨子强:正心修德 茁壮成长

14.01.2015  17:30

编者按:1月14日 《人民日报 》在“对话价值观(青少年篇)”系列报道中,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主席杨子强。

引子

1月8日,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林森浩被判死刑;1月7日,陕西吴起高中女生受辱案再次在网上发酵,被曝幕后竟有官员操纵。惨痛的事件折射出当代部分青少年价值观的严重缺失,反映了一些社会不良势力对青少年的侵害。与此同时,“中国好同桌” 李鸿坤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稚嫩的脊背支撑起残疾同桌的读书梦;“80后”的援疆博士王鹏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在祖国的边疆播撒中医种子。他们用自己的坚持与付 出践行着爱国、敬业与友善,虽然年轻却成为时代价值观的引领者。

正反鲜明的对比启示我们,价值观的养成直接决定青少年的成长轨迹。青少年的价值观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风尚。身处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面对多元复杂的思想观念,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乎国家民族的文明昌盛。

年末岁尾,记者穿梭京城采访六位嘉宾:他们年龄、职业、工作领域各不相同,有的二十出头,有的年近九旬,但都对青少年的教育与成长,深表关注:青少年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怎样特殊的意义?社会各界在青少年培育核心价值 观的过程中应承担怎样的责任?青少年自身又该如何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请看本期对话。

青少年价值观决定未来

■接力棒如何传承,取决于下一代人相信什么;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明确将青少年列为重点人群。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卢勤: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需要强大的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就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接力棒如何在下一代中传承,取决于下一代人相信什么、信仰什么,取决于他们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能否在青少年群体当中播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关系到青少 年自身以及国家民族的未来。

翟小宁:正所谓心灵是田地,信念是种子,播种什么就生长什么。青少年的心田是需要通过教育来播种的。教育, 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播种,就是引领。在正在成长的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长成参天大 树。每一个人的精神健康了,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清朗起来。

记者:青少年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怎样的意义?

欧阳中石: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培育“”的问题。德字在古文中写作“”,结构上是上“”下“”,寓意“直心为德”。培育青少年的“”,就是要让他们正直向上,以刚正耿直的心去面对生活。“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只有“”植根于青少年的内心,才能保证个人和国家更快地进步。

杨子强:作为青少年,我们承担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代表了国家发展的希望,能否深刻理解、坚定践行和积极传承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中华民族融于血脉之中的精、气、神是否能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同时,青少年思维活跃但思想定力最弱,可塑性最强但头脑抵抗力最弱,备受关爱的同时成长环境也最为复杂,如果不能培育好核心价值观,就很有可能“发育不良”甚至“走火入魔”。培育青少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既决定了中国梦的高度与广度,也决定了个人梦的力度与温度。

价值引领欠缺不容忽视

■教育的不到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欠缺价值引领教育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记者: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专家,您认为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如何?

朱永新:我认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共同思想的形成,必须从学校开始。当前,我们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和共同道德匮乏的危机。 由于教育不到位,应试教育的惯性及欠缺价值引领,许多学校沉溺其间而无力自拔。2012年两会以后,我走访了几十所中小学,发现图书馆藏书质量非常差,甚至还看到了《这样做生意会赚钱》《玩转广告》等明显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有些出版机构把自己长期积压的库存书籍送到学校;有些单位只关注书籍数量……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希望通过调研、提案让这些问题得到广泛关注,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记者: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较大影响,您认为当前我们的社会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的?需要向哪些方向努力?

欧阳中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但青少年受成长环境、社会阅历所限,不能透彻理解, 可能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事实上,青少年并不是不愿意学,只是我们缺乏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教育手段。比如说,老北京人常说“得嘞”,这个“”,不是 “得到”的意思,而是“一切完备了”;古语有云“德者得也”,也是这个意思。这些生活中的例子既生动有趣又蕴含哲理,只是老师没有很好地教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教育创新润泽心灵成长

■将价值观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社会、增长知识,为其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

记者: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方式帮助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惟诚:单纯的说教是无效的,只有通过自我实践建立起来的观念才最牢靠。

首先要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利用整个人类的发展成果。一个没有坐过长途火车的人永远无法体会高铁开通所带来的改变。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应该帮助青少年认识过去,了解今天,创造明天;第二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人自己的需要是可以感觉到的,别人的需要却感觉不到;第三要策划活动创造条件让青少年多参与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自我实践建立道德观念。只要做了一件好事,长此以往,有了实践的体会,就会长出第二件来,善心会在实践中成长起来!

朱永新:我们最近一直在做“新教育实验”。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接受教育本该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基本方式。今天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成为幸福的生活。

现阶段,我们力图实现“四个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基于此,我们大力营造书香校园。即通过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卢勤:青少年的成长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培育青少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学校应当给青少年提供启发思考的互动式课堂;老师应当倾听孩子们的呼声,给予学生有情感的教育,成为一把火炬点燃孩子们的理想;家庭应当给予孩子肯定、尊重与帮助,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好榜样;全社会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为青少年打造良好的环境。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媒体也应该多宣传一些好的形象、好的事情,发挥榜样的力量。

记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本领,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您认为教师们应当如何做?

欧阳中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承,也要传。核心价值观是从历史、从群众中总结出来的思想瑰宝,我们必须很好地传承给学生。实际上,教师讲的任何课程,都是在具体地执行这种任务。比如,在教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不是随便写写古代的字就完了,而是要写有思想的字,要“文以载道”,要“切时如需”。这是 我一贯坚持的做法。

修身养德才能成就大器

■青少年既应做好践行者,也应做好传播者、弘扬者,用光亮照亮别人

记者: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会面对很多诱惑,也会面对一些负面影响,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外部环境对他们价值观形成的不良影响?

徐惟诚:应该说,对于青少年成长正面的、负面的影响都是会始终存在的。大概我们不能想象哪一天,负面影响就不存在了。我们今天看见的负面影响都消灭了, 未来还会有那时候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任何一个社会正面的影响也始终存在。青少年要在成长中受益,就要学会吸取好的东西。这就需要掌握判断是非、美丑、善恶的标准。

杨子强:面对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青少年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一个“”字,首先要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己的 关系。“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管控自己的物质需求,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做一个对社会“不耗电、能发光”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尊重、包容、 平等的理念落实在人际交往中。“明鉴照形,美恶毕见”,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谁,权利义务来源于什么,我们有着怎样的传统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呼唤更广泛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凝心聚力。

记者:青少年自身应当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翟小宁: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青少年要与老师培育起深厚的友谊,接受老师的教育与感化。同时也要以身边的优秀者为榜样,虚心学习。其次,青少年既应做好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也应做好传播者、弘扬者。如果说我们吸取知识就是在充电,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给我们一种亮光;当生命之灯被点亮,我们有责任发挥我们的价值,用我们的“”来“照亮”别人。

要想做到这些,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应该更好地修身养德,砥砺脾性。其次是正心,心正则行正,心伪则身伪,心灵端正,人就端正。第三是要长本领,使自身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更好地为家庭、社会、国家服务。最后要多读书、读好书,文学的作用就是使人变得更好。

卢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青少年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青少年最重要的是从小学会做人。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倡导“快乐 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青少年遇到事情时,要说“太好了”。遇到坏事儿,应当从好的方面想。要把痛苦变成痛快,要把心中的快乐分 享给别人。其次,应当怀有一种成功者的心态,说“我能行”。每颗种子都蕴藏着不同的生命力。每个人都应找到“我能行”的地方,扬长避短,发现自我价值。第三句话是“我帮你”,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帮你”是句非常温暖的话,是一种友善的表示。青少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发自内心,看到 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别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所谓“先成人,再成才;既成人,则成才”。

议论风声

为明天,要自强,学习爱好早培养。中国梦,不空想,挑战未来我最棒!

——张奥成(核心价值观童谣《小学生的大理想》作者)

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要赋予其价值观和归属感。师生之缘就是参与生命的建设过程。帮助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为师应倾注心血的事业。相信用心总会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

——郭江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小学教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擎火炬,散发着独有的光芒。24字箴言指引我们睿智、坚定地向理想前进。青少年唯有自觉地践行,才能以昂首的姿态迎接新挑战,谛听“中国梦”花开的声音。

——郑淇(山东省诸城繁华中学学生)

青少年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一个没有必要人文精神、情感冷漠的人,不可能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也不可能将所学运用到造福人类的事业上。

——温利广(广州市花东镇北兴初级中学教师)

大学生应反求诸己,砥砺德行,为公民典范。不必强求做“大事”,更忌空喊口号,虚造声势。小处如和谐友善,文明待人,兼容并包,才真正润物无声。

——肖荻(浙江大学学生)

要涵养宽厚仁爱之心,用爱、用心、用情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上好每一门课,教好每一位学生,用知识启迪智慧,用爱心点化生命。

——刘川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原文刊于《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14日 06 版)

原文链接:

[人民日报]翟小宁、杨子强:正心修德 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