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入学先识汉字再学拼音

01.09.2016  14:10

  今天,全市百万中小学生正式开学,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新教材投入使用。新版语文教材选用多篇经典作品,呈现“语文之美”,同时改变多年“先拼音后汉字”的布局,小学生入学先识汉字,再学拼音,同时号召大人与孩子一起阅读,使孩子喜欢语文、热爱阅读。

  先识字再拼音避免课堂枯燥

  多年占据语文教材开篇的“a  o  e”,在新版教材中悄悄退居次席,“天、地、人”等常见汉字占据开篇,使用新教材的一年级学生将先识汉字,再学拼音。小学一线教师表示,这一变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避免课堂教学陷入枯燥。

  多年以来,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入学先学拼音,孩子们往往难以理解“声母”“韵母”等知识,重复练习也让孩子感到无趣,甚至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新版教材则让孩子们先学“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常见的汉字。80中枣营分校语文教师姜海霞表示,这些汉字可能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先学这些汉字容易呵护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东城区一所小学的教师说,学习一段汉字之后,再学拼音,孩子们会发现原来用拼音还可以去读不认识的字,这会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新版语文教材也注重“减负”,新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识字量为300字,比过去减少100字,要求会写的汉字量为100字,每个字都完整呈现笔顺。

  小学语文教材好似绘本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看上去不像教材,倒像是绘本,全书图文并茂,卡通味儿十足。

  该教材由过去的32开本变为B5纸张大小,书中文字变大,学生也有了更多的书写空间。

  此外,教材图文并茂,每节课都有图画,不仅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中国风”十足的插图,例如讲到《口目耳》时,插图是穿着对襟花棉袄、头扎小辫的孩子;讲到“站如松,坐如钟”时,则配以京剧人物的形象。

  和大人一起领略语文之美

  “选文要‘美’”,说到新版语文教材文章选择时,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温儒敏教授说,“选择文章思想格调高、语言形式优美的作品,值得咀嚼、涵泳,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还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蒙学读物中的积极内容,新版教材中古诗文比例有所提高,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据统计,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4篇,比原人教版增加55篇;初中语文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人教版也有所提高。

  新版教材所选篇目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演讲词、新闻报道等各种文体,现代科技文章也入选教材,以贴近学生的生活。

  温儒敏表示,全书始终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主线,同时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贯穿全书。以阅读为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专门设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领略语文之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延伸阅读;初中语文教材增加“名著选读”栏目,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注重革命传统教育

  新编语文教材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

  从选文看,既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传统经典篇目,还增加了《开国大典》《七子之歌》《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篇目,老一辈革命家、英雄人物,以及钱学森、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均有涉及。

  新版教材中还包括鲁迅、茅盾、闻一多、艾青等著名文学家的选篇。

  相关链接   

  历史新教材:围绕主线选史事

  新编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主要编写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小兵介绍,新版教材围绕各阶段的历史主线遴选史事,如中国近代史中,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主线,选择了两次鸦片战争、抗击八国联军、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主要史事,特别是客观讲述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的历史;中国现代史中,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为主线,选择了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中国梦等主要史事。

  此外,选取了大量的史事,对我国固有的领土和领海主权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增强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设置法治教育专册

  新编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名誉所长鲁洁教授分析,教材既注重了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也注意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教材还设有法治教育专册,同时,在其他册次教材中分散融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任敏)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