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将推广新版课间韵律操 分为三个版本

26.03.2016  11:51

  一套针对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学段推出的韵律操昨天正式亮相。整套韵律操融入了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佤族、彝族8个民族的舞蹈动作。今后,中小学大课间不仅可以做传统的校园广播操,还可以做新版韵律操。

  一套韵律操时长6分钟

  欢快的音乐响起,耳边传来熟悉的曲调。“这是傣族的音乐!”有人悄声议论。

  舞台上,海淀实验中学数十名学生闻乐起舞,动作中尽显傣族舞蹈中手、脚、身体“三道弯”的特点,看上去婀娜多姿。

  转眼间,耳边又传来蒙古族乐曲,“这是蒙古族的音乐!”又有人脱口而出。再看台上的孩子们,时而抖肩,时而翻腕,女孩子们看上去欢快优美,男孩子们挺拔豪迈……

  一套韵律操做下来,约有6分钟,不但融合了各民族的舞蹈动作,还糅进了武术、京剧动作,学生们在潇洒轻盈与洒脱奔放的动作转换中,锻炼了从头到脚的各个部位。下台的时候,有学生在偷偷地擦额头上的汗水。做韵律操时,每名学生不仅仅要在原地做动作,还要前、后、左、右地动起来!该套韵律操的创编者之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韦晓康介绍,锻炼者做这套操时的心率为每分钟130次左右,运动强度相当于中等强度的跑步,超过校园广播体操。

  韵律操分为三个版本

  市教委委托中央民族大学创编“爱我中华”韵律操,目的在于使德育、美育和体育有机融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将艺术元素、中华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体育锻炼中,并按不同学段,分为小学版、中学版和大学版三个版本。

  小学版韵律操名为“花开中华”,主要选取了藏族、维吾尔族、傣族、佤族、蒙古族和汉族6个民族的舞蹈元素创编而成,包括“格桑花开”、“天山欢歌”等7个小节。音乐主题旋律用无词的童声合唱来表现,伴奏以交响乐队为基础,民族器乐为特色,传统与现代交融。

  中学版韵律操名为“爱我中华”,主要选取藏族、傣族、蒙古族、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彝族、汉族8个民族的舞蹈元素创编而成,包括“吉祥雪域”、“水乡竹韵”等8个小节。音乐将各民族的乐器融入交响乐队中,体现出民族、交响、摇滚的多元风格。

  大学版韵律操名为“多彩中华”,与中学版选取的舞蹈元素一样,也分为8个小节,器乐表现则更为丰富。

  先期将在中小学推广

  “爱我中华”韵律操的研发历时3年,由于融入了艺术元素,比单纯的体育锻炼增加了难度,有体育老师认为推广会有一定难度。对此,市教委有关人士表示,此前这套韵律操已在部分中小学进行了试点,推广比预想的要顺利,在课间操时间和课外活动中均可使用。

  密云区第五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每天学习1个多小时,大约6至7天可以学完整套,之后,再用1周时间跟随音乐每天复习两到三次,基本可以掌握。密云区南菜园小学三年级的1个班学生利用体育课时间学习,每次1节课,10次学完。海淀区翠微小学30名二至四年级学生,只用了五次、每次学习两个小时,也完全掌握了。翠微小学四年级学生赵艺彭告诉记者,这套韵律操既像做操又像跳舞,学起来不难,还挺好玩的。

  试点中学学生的掌握速度大约也是六七次可以学完。相比之下,大学版韵律操有一定难度,全面推广需要进一步改进。

  据悉,市教委即将组织体育、艺术老师开展培训,先期将在中小学推广这套韵律操。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王琳 FN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