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小卖”亟待抱团取暖(慰问跨区作业报道之五)

22.10.2015  17:58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农机保有量稳步提升,跨区作业的半径会越来越小,作业优势也渐渐消失。这是稻客所要面临的现实。 眼下,各地的作业环境优劣不一,一部分稻客处于游兵散勇状态,漫无目的地守在收割机前“待兔”。服务的多数不是成片的田块,别人不愿意作业的边边角角,作业难度大、成本高,与服务对象议价颇费口舌。对稻客们来说,收获季节寸时寸金,然而天气阴雨、农机趴窝、频繁转场、价格不合等不可测的因素都影响着他们的收入。

      在安徽省安庆作业的农机手说,那里田块大,有农民经纪人打理琐事,一台农机每天最多收割40亩,日收入接近3000元;而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镇三庄乡邵道村,由于田块小、作业效率低,张斌夫妇每天的收入只有1500元。稻客们说,他们像没头的苍蝇,到处碰运气,如同提篮小卖沿途叫卖的小商贩,生意好坏心里没有底。 新老稻客,不仅有父子档、邻居“三人行”,也有夫妻“大篷车”。

      10月15日上午10点,宿迁市泗阳县李口镇路边,年近50的如皋市林梓镇斜庄村张红兵夫妇,正在安装秸秆切碎装置。“先前带来的全喂入式收割机不适应如这么高的产量,负荷太大,连夜赶回如皋换了台半喂入式机器。昨晚10点左右到家,今晨5:40就又出发了,这会儿刚到这。由于匆忙,《跨区作业证》也遗忘在家里了,高速过路费160元缴得有点冤。”张红兵说。

      稻客的生活,冷暖自知。 张红兵开一台卡车,车厢后部装载收割机,前部改装悬空固定着一个前后约1米,与车厢等宽(约2米)、高约0.8米的蓝色彩钢板箱子,这就是他们夫妻俩的“”了,晚上就挤在里面睡觉。吊床的下方是工具箱和备用油箱,随车携带了部分常用易损件和两天的燃油。车厢下面,前后轮之间不起眼的地方挂着一个工具箱,里面携带着液化气桶及灶具,这是他们每晚收工后煮点面条充饥的法宝。 他们入行三年,不靠当地农民经纪人,每到一地就停在路边等人来请。宿迁市泗阳镇三庄乡邵道村,如皋市林梓镇张斌、杨红梅夫妇一个开农机,一个算账,忙得不亦乐乎。“以前当过水电工,后来活计越来越少,现在做稻客,夫妻一起走天下。”张斌说。

      据南通市农委统计,近年来有该市3000多台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机手及随行的帮工有近万人。他们两三台或七八台农机一组,或分散或抱团作业,每年带回现金收入达5亿多元。

      南通稻客涌现,与我市近十年来农机化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到去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70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42.31%。自2004年中央1号文件决定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全市农机购置补贴由2004年的495.05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9516.549万元,增长近20倍,这极大激发了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发展。

      南通稻客走四方,让家乡的农机服务人员牵挂。南通市农机管理部门在给机手发放跨区作业证时,对机手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反复叮咛他们注意安全生产。各地部门通过“平安农机通”信息平台,发布跨区作业信息,避免机手盲目转场,并开通跨区作业热线电话,随时解答机手问题。

      “随着‘全托管’和‘家庭农场’等新型服务模式的兴起,怎样引导机手走出一条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稳定的跨区作业新路子,切实降低农机作业成本,让机手们在‘深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这是我们农机部门不断探索的课题。”市农委副主任冯亚军说。 (本次跨区作业慰问特别报道系列共5篇,至此已经全部结束,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