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自行车棚成了杂物间
自行车棚,曾是北京小区的“标配”,随着自行车的减少,不少自行车棚成了又脏又乱的杂物间。与此同时,因为无法提供充电服务,不少居民也不愿把电动自行车存进车棚,毕竟“拎着电池从停车棚走回家又重又不方便”,于是,胡乱摆放的电动自行车也成了北京不少小区的一景。家住六里桥北里的居民白先生向本版读者邮箱[email protected]建议,已经成了鸡肋的自行车棚也应该与时俱进,“要么好好规划一下,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服务,要么规整规整,把腾出来的空间利用起来,总好过像现在这样荒着,影响小区环境”。
小区车棚成了杂物间
六里桥北里像许多老旧小区一样,楼与楼之间到处是小棚子,其中不少是人们熟悉的自行车棚。走进这些车棚,你会发现它们几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几乎成了杂物间。
17号楼北侧楼间的一个硕大的车棚里,只歪七扭八地停着二十几辆自行车,大部分地方堆着破旧家具、纸箱、竹片等杂物。16号楼前的自行车棚里,将近一半的地方堆满了杂物。15号楼南侧的车棚,进门迎面就是一堆一人多高的废旧物品,30多米长的车棚里真正停车的地方也就十多米,里面也成了废旧家具的集合地。
与此同时,社区内、楼道里却四处可见随意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这些车为什么不存进车棚呢?一位居民说,自行车棚无法提供充电服务,“存那里面太麻烦”。
在六里桥北里11号楼前的自行车棚内,有一个半米见方的黄色铁皮箱子,上面印着“投币1元充电3小时,投币2元充电6小时,投币3元充电9小时”。记者以准备存车为由向管理员咨询,结果得到的答复是“根本没有启用”。而当记者表示不能充电根本无法存车时,管理员又改口说,“个别的可以给冲,充一次2元钱。”而在15号楼的自行车棚处,管理员更是直接说,这里存车充电贵,3元钱一次。
在方庄小区芳星园二区,记者走访了3处地下存车处,没有一个能够充电。四方景园小区,地下存车处是免费开放的,两个区域用于停车,一个区域停放自行车,另一个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但也无法充电。
几天里,记者前后走访了9个小区停车棚、地下存车处,发现只有2家能提供充电服务。
天天拎电池不如锁楼下
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位正在楼门口从电动自行车上卸电池的居民,他说他的车就锁在楼门口,从不放到自行车棚里。“一个月的停车费不贵,就一二十元,就是不能充电,还得拎着电池从停车棚走300多米才能到单元门,太不方便了。”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他们小区的停车棚能充电,就是太贵,一次3元钱。“我天天上下班路挺远的,为了保险我都是3天就充一次,这一个月就得30元,比停车费都贵。”这位居民说,“最主要的是小区停车棚就是拉根电线安个插座,充没充满你得自己去看着,万一充过了呢,还不够麻烦的。现在技术这么发达了,咋就不能好好规划一下呢?”
对于居民们的建议,一位存车管理员的话很现实,“这段时间电视上老有自行车充电着火的事,我们这儿条件就这样,充电?万一出事了谁负责!”
这位管理员说,停车棚的收费本来就很低,自行车一个月也就六七元钱,电动自行车也就十二元钱左右,能维持就不错了,“没有人牵头弄这个,我们可不敢弄充电设备什么的,担不起那个责任”。
车棚也应与时俱进
“我觉得自行车棚也应该与时俱进,像我们这片小区,现在没那么多自行车了,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一下,把车棚的硬件设施弄得好一点儿,让电动自行车能够充上电。”白先生建议,“要么规划一下,把腾出来的空间利用起来,搞社区活动站给居民提供活动空间也好,引进社区服务比如菜站什么的也好,就是整平了停车、绿化,也好过现在这样,即浪费空间,又脏乱影响环境”。
市政协委员朱良一直关注交通方面的话题。对于停车棚目前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根儿在电动自行车定位不清。
朱良说,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摩托车的界线被模糊化,有标准,生产销售时没有把关,使用者只图快,执法上又跟不上,电动自行车野生野长,导致本身是交通出行良好补充的电动自行车也跟着一块儿被边缘化。“顺应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确实应该完善其生存条件,但是如果没有从根上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政府部门是不可能敢于推动这件事情的,否则会给问题电动自行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政府应该尽快明确电动自行车的法律定位,不能放任电动自行车行业继续无序发展。而之后,自行车棚硬件设备的提升应该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去完善,不能只管汽车停车,也得管管自行车停车。
本报记者孙颖 文并摄 X133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