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色长江娓娓道来
13.04.2016 11:33
本文来源: 林业网
如今,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人们正将绿色长江的故事娓娓道来。
“美”源自同护一江水的共识
沿长江一路行走,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之美,这“美”源自同护一江水的共识。不论是长江中上游还是入海口,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将环境保护、维持生态的平衡作为发展的题中要义。
在长江中上游,竹埠港变了,湘江水清了。
在湘潭市环保协会副秘书长毛建伟的记忆里,由于众多重化工企业密集排污,流经竹埠港的湘江水曾经是乌黑的,为了躲避刺鼻的化学气味,夜晚各家各户都关紧了门窗。
2013年,竹埠港被列入湖南省政府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的重点治理区域。28家企业整体退出、搬离,曾经烟囱林立的土地上,一座“滨江宜居生态新城”正在快速成长。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临江揽海。
崇明岛的最东端,芦苇荡绵延向远方。这里是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也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汤臣栋在这里工作17年了。他告诉记者,为了保护眼前这片自然天堂,这里的人们与原产于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进行了十多年的斗争,不断推进退化湿地修复和鸟类栖息地优化,要将这片生态沃土还给自然、还给市民。
从2010年开始,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示范项目一、二、三期工程推进实施,在保护区内的捕鱼港区域形成了5250亩环境相对封闭、水位可调控管理的水鸟栖息地优化区。2012年,在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示范项目的基础上,上海正式实施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
汤臣栋说,如今,每年在崇明东滩湿地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近百万只次,已记录到的鸟类多达290种。
水鸟齐飞,村落静美。生态是最重要的底线,也是最长远的财富。在上海崇明,生态立岛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富”源自绿色产业效应
保护好生态环境,就等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加上一枚重重的砝码。长江沿岸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只有保护好长江,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产业,让长江沿岸环境效应更加凸显。
走进重庆璧山,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潺潺的流水,葱郁的林木,各式建筑分布其间,让人惊叹一座城市还能这样生长。
秀湖公园里,一块温润的石碑上,镌刻着这座城市的梦想:回归自然。在璧山,建筑不是主体,植物才是,建筑只是附着物,生长在植物怀抱里。连人们印象中冷冰冰、钢筋水泥的工业园区也不例外。
穿过璧山隧道,便到了璧山高新区。“厂在林中,林在厂中”,在这里,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色,园林一般的工作环境让人走在路上便觉心旷神怡。
深绿成了这座城市最大的竞争力。用环境招商的璧山虽然撤销了招商局,但众泰汽车、中联重科、惠科电子、统一食品等一批“重量级”企业,被璧山优良的生态环境打动,纷纷签约入驻。曾经,璧山主动放弃100亿元的工业产值,而今,产值达1000亿元的低污染、低能耗绿色产业链在璧山扎下了根。
数千公里以外的浙江衢州开化县音坑乡,马金溪穿乡而过,在马金溪与中村溪的交汇处,有座双溪公园。这里绿树成荫,歌舞飞扬,一些村民正惬意地享受习习凉风。
很难想象,这里原是一家砂场,滩地外河道砂石乱采滥弃,滩地内砂料、垃圾乱堆乱放,洗砂废水漫溢,制砂粉尘飞舞,绿色植被遭到破坏,水质严重污染。
借助浙江“五水共治”工程,经过一年多的改造,砂场变身成为环境优美的双溪公园。除此以外,开化还涌现姚家源村水上乐园、下淤村爱情主题公园等一批亲水公园,为乡村休闲旅游增添了亮点,成为农村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好”源自水质提升生活质量
水清石自见,花香蝶自来。千百年来,人们依水而居,水的质量直接关乎生活的质量。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今天,凭借长江黄金水道,亿万人民享受着美好生活。
江苏张家港市临江而成,如何利用好城市内的水资源,也成为张家港城市规划的课题,破题在黄泗浦生态园。
说到黄泗浦生态园,不得不提到黄泗浦河。晋唐时代的黄泗浦是一条南北向直通江海的干河,紧靠出海口。岁月变迁,黄泗浦却早已没了当年的模样。几年前的黄泗浦河,最窄的地方河道宽度只有5米,而且河道全线多处出现淤积,甚至有很多断头河,水质污染严重。
2014年,张家港集中精力打造黄泗浦生态园,对当地水体进行恢复,扩大水域面积。根据规划,黄泗浦生态园将打造成集遗址保护、生态休闲、商业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张家港结合目前已开工的三干河引长江水源工程,通过对区域内河道水系梳理整治和挖掘土方,这里将形成大片湖泊水体。再加上景亭水榭、慢行休闲、文化小品等景观工程的建设,在调节气候改善区域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场所。
整个核心区将会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态系统,让窄河变成大湖,成为城市的“绿肺”。
在湖北襄阳,一条汉江穿城而过,还有南渠、护城河等大小河流600余条。水为襄阳积累了厚重的人文,也赋予了这座城市别样的灵气。但因为缺少活水,七里河、顺正河、连山沟,这些曾经的自然水体,逐渐淤积变样,成了污水沟。
在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大势中,这座城市苏醒了。
2013年年底,襄阳确定了“九水润城”计划,决意构建以森林植被、河湖水域及湿地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让灵动之水跃动魅力古城。“依山亲水”更是成为城市生长发展的价值指引:公共开敞空间规划时,应尽量满足与山水的空间接触面,形成依山亲水的公共空间。
河流开始重新呼吸。
初春时节,在南渠的襄轴景观带,渠水清澈,沿线路灯、绿化、景观一应俱全。亲水平台上,大人带着孩子戏水、玩水,忘情地享受着水带给一座城市的福祉。(记者 陈旭 谢文 颜维琦)
本文来源: 林业网
13.04.2016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