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杨凡欣:G20将如何升华贸易投资机制
全球经济仍面临金融危机留下的阴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全球贸易停滞已达18个月,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已经开始拖累全球经济。G20成员国占全球GDP的90%,贸易的80%,人口的2/3,并且是全球主要经济、金融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制定者,因此G20如何升华贸易投资机制,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尤其要意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增长的威胁,让贸易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贸易投资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成为全球的共识。7月10 闭幕的G20贸易部长会议发布的G20 历史上首份贸易部长声明称,将努力降低全球贸易成本15个百分点。G20 在24日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发布公报指出, G20 将采取进一步行动重振全球贸易和提升投资。8月10日,2016年G20 工商界活动(B20)向G20杭州峰会递交政策建议报告,“为实现强劲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建议强化多边贸易体制作用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快批准并落实贸易便利化协定,支持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倡议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改善全球投资政策环境。”这充分体现贸易投资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的全球一致看法。
中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显著成就。在中国的推动和协调下,G20成员在重振贸易投资、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决策指导性原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致力于通过不断扩大贸易和投资来推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发展。中国认可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尊重现有的全球体制,也遵守现有的全球贸易投资的规则。当全球规则体系中出现的新的规则如TPP,中国持开放和包容态度,推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发展。
中国为升华贸易投资机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公共产品。中国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轮值主席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G20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中国倡导的各项议题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在7月10日刚刚结束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包括批准了首份《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和《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等“三份文件”,并达成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和综合施策、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两项重要共识。共识。
2016年G20贸易部长会议实现了G20贸易部长会议机制化,还发表了历史上首份G20贸易部长会议声明, 成果还包括第一次发布了全球贸易指数,第一次为全球贸易增长达成了战略性文件。此次贸易部长会议明确建立了贸易投资工作组,批准由中方倡议的起草的工作组工作职责,确立了G20贸易投资工作组的合作范围和议事日程,定期向贸易部长和协调人报告工作进展,这将为G20更好发挥全球经济治理作用,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提供稳定的机制保障。可以说,这相当于G20为升华贸易投资机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公共产品,中国努力提升贸易投资机制的成果有目共睹。
全球贸易增长放缓情况下,中国为全球贸易的增长提供坚定支撑。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联合公布的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0%。出口方面,第一季度北美地区、欧洲以及多数亚洲国家出口均出现下降,仅有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出口额增长3.7%,非洲和中东等地区出口额增长4.2%。进口方面,北美地区、亚洲国家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国家进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只有欧洲地区得益于欧元区的消费需求,进口小幅增长,达到0.6%。2016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52144.3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出口30123.1亿元,下降4.2%;进口22021.2亿元,下降8.2%;贸易顺差81.1.9亿元,增长8.5%。在全球贸易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上半年贸易状况虽然也有所下降,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表现最好的,为全球贸易的增长提供了坚定支撑。
国际资金流动不畅时,中国成为对外投资的全球重要力量之一。根据美国企业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的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数据库,在2016年前六个月当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900亿美元,超过2013年前其他年头的全年,同比增长3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猛增主要是由私营企业所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接受国是美国,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投资额度就达到350亿美元,同比几乎翻了一番。
G20杭州峰会将继续致力于不断升华贸易投资机制。习近平主席在《关于中国举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致辞》中强调,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列为峰会重要议题之一。中国努力推动G20继续在WTO框架下,继续推动多哈回合剩余议题的谈判,积极对新议题进行探讨和磋商。G20杭州峰会将通过不断升华贸易投资机制,创造一个公平包容、更具可持续性的贸易投资环境,这将有助于实现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作者杨凡欣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国际合作项目主管,姜珂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生)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