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巨无霸”如何看齐:同一排面螺丝钉在直线上

27.08.2015  16:21

  新华网北京8月26日电(张选杰、李兵峰、高明俊)每次阅兵盛典,当壮阔整齐的导弹方阵厘秒不差通过天安门时,总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的震撼。

  许多人会问,导弹“巨无霸”是怎样看齐的?胜利日阅兵前夕,记者走进位于京郊的阅兵训练基地探寻答案。

  “看齐”有多难:纠正1厘米偏差至少要行进30米

  在宽阔的阅兵训练道上,正在进行合练的第二炮兵导弹方阵一眼望不到头,钢铁长龙发出阵阵轰鸣。

  在压轴方队,一枚枚被誉为“巨无霸”的某新型战略导弹,是典型的“四超”装备——超高、超宽、超长、超重。

  它的车身比七八辆小轿车首尾相连还长,车高近3人高,几辆“巨无霸”并排停放在一起,几乎占了训练道的一大半。还未驶近,一股强烈的压迫感就铺面而来。

  “受阅装备要看齐,涉及等速、骑线、标齐、卡距等多个方面,驾驶过程中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级军士长陈喜文,是有着20多年驾龄的“兵王”。

  他指着驾驶室的10多块仪表盘说,除了要严格“关照”好这些仪器的数据外,还得注意方向盘、道路情况等因素。

  在压轴导弹方阵的“巨无霸”前,某方队方队长朱良光说:“这辆装备车采用的是拖挂结构,虽然行动起来更便捷自如,但给阅兵训练带来了不少困难。”

  记者尝试坐到驾驶员位置,发现通过后视镜几乎看不到车尾。特装驾驶员蒋圣勇说,如果发现整个方队没有看齐,要想纠正1厘米的偏差,至少要向前行进30多米。

  而阅兵标准并没有因为“巨无霸”的特殊情况有所放宽松,它们和其他装备方队执行的是一样的尺度。

  蒋圣勇所在方队的驾驶员,人人执行过实弹发射等重大任务,人均安全行驶里程在20万公里以上,对特装车辆性能十分熟悉。

  “刚开始看到这样的训练标准,心里直打鼓。”蒋圣勇说。其实不光是他,许多人心里也都没底。

  怎么看齐的:精湛技术+辅助设备

  长长的导弹方阵里,在一辆特装车的驾驶室中,“全军红旗车驾驶员标兵”唐俊双目凝视,发动车辆、松开离合、轻踩油门,一路前进。

  数字转速表上的数字,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数值上,没有发生丝毫变动。

  “要练就这种一踩准、稳到底的硬功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唐俊所在方队党委书记陈前说。

  到底难不难,一试便知分晓。得到特别批准,记者坐进驾驶室体验,试着踩了两脚油门,只见数字转速表上的数字,左右飞快地跳动。

  陈前笑着说:“阅兵训练中,这样的跳动是不允许发生的。”考核时,发动机转速每出现1转偏差,行驶100米就会带来数厘米的偏差,就会被判为不及格。

  为了练就过硬的驾驶技能,导弹方阵近百名特装驾驶员无论什么时间,都在踩油门找感觉。

  哪怕是休息间隙,垃圾斗、折叠椅被当成踏板用来辅助练习,就连睡觉时间也常常发生驾驶员睡梦中练“脚功”的故事。

  在一些发射车的油门踏板上,还可以看到几组数量不等、粗细不一的弹簧。原来,这是根据每名驾驶员的不同感觉,量身打造出来的,通过这个可实现对油门的精确控制。

  一天中午,一级军士长夏建陆正在逐个车顶安装一根红白相间的参考杆,认真调整双向摄像头的角度。这位“导弹兵王”介绍说,正在安装一套辅助标齐的设备。

  这个设备采用打靶时的“三点一线”原理,通过两个摄像头,及时发现调整导弹战车的位置,一举破解了标齐训练的多个难题,相当于给“巨无霸”装上了一双看齐的“慧眼”,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益。

  看得有多齐:同一排面导弹螺丝钉都在直线上

  在前不久上级组织的一次考核中,第二炮兵装备方队取得了骄人成绩:两个排面间的间距误差1厘米,等速误差0秒,骑线误差1厘米,标齐误差0厘米,远远超过阅兵训练大纲规定的要求。

  现场考核组给出这样的高度评价:“驾驶员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实现了完美的人车结合。”

这并不是偶然的成绩。有一次,第二炮兵为检验驾驶员在没有高科技器材辅助情况下的驾驶能力,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切断了所有电子辅助器材的电源。

  没想到,所有的驾驶员都凭借过硬的基本功完成了考核,成绩全部在合格范围以内。

  还有更绝的。200米长的训练场上,间隔4米摆放一个中间镂空的骑线检查板,在车辆中心位置倒挂一个“T”型检查杆,让其在检查板不到2厘米左右的间隙中通过。

  第二炮兵装备方队所有车辆排成一列,依次驶过,50个检查板竟然没有一个被“T”型杆打倒。

  在又一次上级组织的联合演练中,“巨无霸”导弹车稳步驶来,以完美的队形通过检阅台。

  10多台专门布置的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对准了导弹方阵。结束后通过录像回放发现,导弹装备车动作整齐划一,连同一排面的螺丝钉都在一条直线上!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