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农民演乡村歌舞剧

20.05.2015  12:25

 

  昨天,原创乡村实景歌舞剧《玫瑰情缘》在密云县蔡家洼村进行首场演出,80多名演员全部是当地村民。相薇摄

  昨天上午,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的千亩玫瑰园内,一场名为《玫瑰情缘》的原创乡村实景歌舞剧首次对外演出。80多名演员全都是蔡家洼本村干活儿的农民。就像著名的《印象刘三姐》一样,这台乡村歌舞剧也将成为当地文化品牌,常年向游客演出。

  演出在蔡家洼村半山腰的玫瑰观光园里举行。伴随着乡情浓郁的音乐,演员们开场就展现了推碾子、磨豆腐的场景。一对青年男女因为磨豆腐而相识,在“媒婆”的撮合下,小伙儿对姑娘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当时,二人所在的蔡家洼村,也刚开始升级产业,发展玫瑰种植等景观农业。当玫瑰花开满漫山遍野时,俩人的爱情也修成了正果……

  “这部歌舞剧叫《玫瑰情缘》,其实是以爱情为主线,展现蔡家洼村的风土人情和产业升级。”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郑军是这台演出的总导演,他告诉记者,演出在设计上,融汇了当地的很多民俗,例如村民祭天、新娘子“跳火盆”等;很多舞台动作,也是农活儿的再现。

  让村里人自豪的是,参与这台演出的全部是本村村民。“有收垃圾的保洁员,有园子里烧锅炉的,有修水管的,有物业的,还有很多普通的农家妇女。”蔡家洼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林介绍,作为全市的文化试点村,市农委等部门牵线,东方歌舞团、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艺术院团、艺术院校的十多名文化志愿者进村,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了两个多月,才有了这台精彩的演出。

  但对于握惯了锄头、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村民来说,完成这次演出并不容易。“天天儿练,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直流汗。”46岁的王彩英是玫瑰园的保洁员,在这部歌舞剧中扮演“媒婆”角色,“起先压根不想练,您瞅我这么胖,哪儿是跳舞的料。”王彩英笑着说,“赶鸭子上架,没想到练着练着还练出感觉来了。”在最紧张的排练阶段,王大姐为了赶进度,把景区清垃圾的活儿都留到夜里干,经常忙到十一二点。早晨下地干活儿,也随身带着“小喇叭”,跟着伴奏音乐,一遍遍复习动作。两个多月的勤学苦练,让这位“胖嫂”瘦了十多斤。

  “今后,这些演员就组成了我们村不走的剧团。”王大林说,村里正在发展旅游产业,目前主要有千亩玫瑰园、蔬菜园、工业园几个景点,《玫瑰情缘》歌舞剧今后将成为村里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周六周日游客比较集中的时候,一天演这么几场,这对我们村的旅游来说是很大的亮点。

  在文化志愿者帮助下,本市另外两个文化试点村——房山区张坊镇西白岱村、怀柔区琉璃庙镇西台子村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前者,推出了太极剑大型舞蹈和现场书法秀;后者,将“敛巧饭”祭祀传统发扬光大,与民间花会、相声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乡村表演艺术。

  “过去是送文化,现在是‘种’文化。”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下乡,专业演出队伍演一场两场就走,农民不解渴。现在文化志愿者进村,帮助乡村改变、提高、创作属于自己的原创文艺作品,并辅导农民自编自演,真正留下不走的剧团。据了解,截至目前,志愿者们已培养、带动近300名农民走上舞台。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