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大医院取消院内就诊卡

26.07.2016  14:36

  患者到医院看病,常遇到这样的烦恼:每到一家医院就得办一张院内就诊卡,时间一长,手里存着好几张卡,要是看病忘带了,还得临时再办,十分麻烦。

  很快,这种“一院一卡”的烦恼将终结。记者调查发现,市属22家三级医院中已有19家取消了院内就诊卡,本市患者持医保卡就可就医,外地患者只办一张京医通卡就可在22家市属医院就诊。

  “一院一卡”饱受诟病

  秦先生已年至花甲,患有白内障、冠心病和糖尿病,做过几次手术,每天要吃五六种药。因为常去医院,这位“老病号”陆续办了同仁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好几家医院的就诊卡,去哪家医院前,都得事先把卡翻出来,要是忘带或带错了,相当于白跑一趟。更麻烦的是,就诊卡一多,就容易丢;丢了,就得重新办卡,耗时耗精力。“本来医保卡和身份证就能证明身份,为什么还要多办一张卡?就算要办,为什么不能‘一卡通’?”秦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和秦先生有同样烦恼的患者不在少数,而且,伴随着预约挂号时代的来临,“一院一卡”又带来新的麻烦。有些医院预约挂号时,要求患者先办就诊卡,才能预约。不仅如此,医院办理就诊卡时,收取2元到10元不等的押金,也曾被患者质疑。

  信息不畅便民卡变“麻烦卡

  就诊卡原本是为便民而生。据记者了解,早些年,卫生部门曾暗访统计一些大医院挂号、缴费过程,发现每位患者平均要花费半小时排队。因此,在推行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同时,本市决定设置院内就诊卡,并在部分医院开通卡内储值功能,可直接划取款项,以节省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同仁医院门诊部副主任田玮告诉记者,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启动了医疗信息化建设,其中院内就诊卡是一个重点方面,“就诊卡相当于建立患者电子病历档案的桥梁,初衷是为了方便就医。

  但由于各医院信息系统不兼容,而且合作银行也不同,导致就诊卡不能通用,变成了“麻烦卡”。有的医院甚至不同院区的信息化系统也不兼容,导致各院区就诊卡都不能通用。

  市属医院就诊卡将全面取消

  “一院一卡”的烦恼即将终结。记者连日走访多家医院发现,院内就诊卡已悄然取消。

  “您好!直接用医保卡就诊就可以,就诊卡给您退了。”秦先生昨天在同仁医院收获一份惊喜——今后持医保卡就能就诊,不用再办同仁医院就诊卡了。该院门诊部副主任田玮透露,“今年上半年起,亦庄院区、东区和西区先后取消了就诊卡。

  在朝阳医院挂号大厅,常女士带着父亲挂耳鼻喉科的号,突然发现没带就诊卡,就到窗口补卡。“不用了,您持医保卡就行,下次来的时候记得把旧卡带来退。”窗口服务人员的话让常女士心情大好。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属22家三级医院中已有19家取消了院内就诊卡,医保患者持医保卡即可就医。

  尚未取消就诊卡的安定医院、胸科医院、儿童医院也向记者表示,将根据上级部门安排,逐步取消就诊卡。

  医保卡挂号费可微信支付

  据记者了解,就诊卡可录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基本信息,以及血型、药物过敏史、既往病史、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就诊情况,具备储值、供医生查询病情等功能。

  那取消就诊卡后,这些功能是否会受到影响?患者是不是又要排长队挂号缴费?

  天坛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张悦表示,患者可以放心,各医院就诊患者的信息都储存在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后台中,就诊卡虽然取消了,但信息不会丢失。

  伴随着预约诊疗方式的推广,挂号缴费大厅人流减少,患者排队时间也明显缩短。此外,各医院正在不断梳理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因此取消就诊卡后,患者无需有“排长队”的担心。

  虽然医保卡尚未开通储值功能,但患者通过关注“京医通”微信公众号,也可通过微信支付挂号费。今年,市医管局宣布在市属医院推行“北京通·京医通”卡,这相当于各医院有了就诊“一卡通”。所有市属医院年底前都将在“北京通·京医通”微信挂号平台上开通预约功能。届时,医保卡患者注册登录后,绑定医保卡即可预约挂号并支付挂号费,首次到医院取号时将自动关联京医通系统。

  外地患者办理京医通卡后,在22家市属医院就诊也可实现“一卡通”。(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汪丹) 【编辑:刘文曦】